本报讯 (记者胡 彬)相比西医,中医治疗抑郁症优势明显。但一直以来,临床上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成为了制约抑郁症中医药治疗发展的瓶颈。如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唐启盛教授牵头的课题——“抑郁症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为这些问题做出了解答。课题经专家审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1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唐启盛领导的团队经过为期7年的研究,得出了抑郁症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方案。经过临床验证,中药治疗抑郁症起效时间平均7天,而相应的西药起效时间平均却要21天。经抑郁症6个证型综合比较,使用中药比起使用西药的有效率,平均提高了5%~8%。并且对失眠、易疲劳、食欲不振等并发症状,也都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中药副作用较少,易于被患者接受,最重要的是能节省费用支出。据了解,中医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方案已在全国30多家综合、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了临床推广应用。
唐启盛介绍,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相对较低。目前抑郁症中医诊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在国内尚无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开展。在国际上,目前主要是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对抑郁症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但是在医生面对抑郁症患者时,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医师以及基层中医师接诊病人时,如何进行诊断?如何开展具体的治疗?还缺乏相应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唐启盛的研究团队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研究方法学》为依据,对照国际权威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分级标准和评价量表,在统一方案下,进行多学科、多中心的横向联合。唐启盛介绍,研究小组在全国11个中心内,完成了对1221例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和精神科量表观察。并将临床采集的证候学数据进行分析,结合聚类分析、中医理论及专家论证等,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经先进数据挖掘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理论紧密结合,将抑郁症分为肾虚肝郁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及心胆气虚证6种证型,制定了《抑郁症中医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唐启盛说,为验证此标准的科学、有效性,研究小组引入方证对应研究思路。根据中医诊疗标准和治疗方案,以首发、原发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180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通过在同一证型内进行中西药随机、对照、盲法的纵向观察,采用HAMD抑郁量表和证型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将证候量表、证候因子及证候类型与HAMD各项因子进行同步比较,发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证明了该标准与国际权威量表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该病的中医证型标准的准确性和辨证治疗的疗效。另外,诊疗方案还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对抑郁症前期,具有治疗和阻断其向抑郁症发展的特点,基本做到了从源头抑制疾病。
据了解,该研究制定的中医诊断标准和临床治疗方案,通过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委员会、脑病专业委员会等学会论证,并被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抑郁症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学会级标准,发布于《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抑郁症协作组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评审工作中,作为标准方案使用,并被编写入专业教材和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