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1-21

张俊龙 山西中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常务副院长

“一个中心”即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

“四个步骤”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合理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有关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争论由来已久,有老中医称中医教育培养“中医掘墓人”。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教授更是痛心地称:“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完。”当前,“办什么样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中医药人才”已成为各中医药院校迫切回答和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反思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

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学术争鸣、中医理论没有突破、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等弊端

新中国成立后,以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成立的四所中医学院为标志,掀开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的一页。50多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办中医药高等教育,积极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实践证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基地,中医药院校一方面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开展规模化教育,改变了以往“小而散”的传统师承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量中医药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了以中医药为主体适应现代医疗体系,具备完整的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现代化的中医药人才。

由于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中医药院校教育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点。1982年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研究了在调整中加强高等中医教育的问题,特别强调了中医单位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中医教育工作产生了导向性的影响。

但在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尽管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但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学术争鸣、中医理论没有突破、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等弊端。与接受传统中医教育相比较,有关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经典理论的精髓学习掌握较差,理解浅了,精华丢了;辨证论治能力差,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诊疗,整体观缺乏,味道变了;临床实践能力差,没有感悟能力,缺乏底蕴,没有厚度。

有关这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在2007年于成都召开的中医药院校校长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理论教育与中医临床实践脱节”攸关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并指出“中医教育是发展的基础。教育搞不好,不仅会毁了中医,也毁了学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这是当前阶段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遵循和迫切需要改革的问题。

重塑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一个中心”,统筹把握“四个步骤”,解决“培养什么人”、“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怎么学”的问题

2009年11月,山西中医学院启动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统筹把握“四个步骤”,稳步推进,步步落实,已取得了显著的基础性阶段性成果。

“一个中心”即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四个步骤”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合理优化教学方案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第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遵循教育外部和内部关系规律,突出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改革和建设的前提和落脚点。没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陷入盲目的状态。

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质就是人才竞争的优势定位。说到底,是一种差异化定位,是为了能够与他人有竞争性的区别,取得人才在目标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优势。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尤其是老牌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许多品牌和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办学特色,而我们开展怎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必须解决并处理好的首要问题。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把握“两条规律”,突出“一个特色”。一是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即立足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的广泛调研和全面分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特别是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中医人才的培养规律,实现科学与人文相融,传承与创新并重,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各要素更加协调,相互促进,使得人才培养质量能够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三是突出专业特色。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要根据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现实需求和战略发展方向,立足学校实际,客观分析历史传统、学科特色、资源条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确立符合自身定位、特色优势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第二步: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遵循目标化原则、综合化原则、弹性化原则、动态化原则

模块化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核心。没有符合与支撑培养目标的知识体系,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理想人才,实现不了培养目标,改革也会流于形式,成为空谈。

关于模块化知识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保证‘三基’、减少重复、加强渗透、避免遗漏、补充新知”的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分化、整合、更新,构建起多层次、综合化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整体优化。

我们所设计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层次结构由知识模块、知识门类、知识单元和知识点组成。知识模块是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将传统课程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一部分有着不同于其它部分的特性;知识门类是知识模块的子模块,由若干个知识单元构成;知识单元下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是模块化知识体系中的基本要素,其内容相对独立,一般只含有一项具体的专业知识或技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

制定模块化知识体系必须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化原则。确定不同知识模块的目标定位,其功能指向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到培养目标需要什么知识就传授什么知识,需要什么能力就锻炼什么能力,突出知识模块的针对性。

二是综合化原则。通过水平型综合(知识模块内不同知识单元的综合)和垂直型综合(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综合),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实现各个学科知识的充分交叉、融合,形成综合化的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知识点。

三是弹性化原则。建立多级分层的模块结构。不同专业或方向,根据“菜单式”知识点组合知识单元,构建侧重点各异的知识模块。其弹性结构非常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整体优化;能够高效、灵活地适应不同专业或方向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学生的要求,能够创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环境。

四是动态化原则。模块化知识体系要及时吸纳中西医学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使得知识体系处于动态,可以自我更新,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对知识体系要不断补充,不断创新,不断更替,做到引领学科前沿,永葆知识先进。

这样的设计,决定了每个知识模块具有特定的功能,所有的知识模块组装起来,就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完成既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所需的知识,重点解决了“教什么”的关键问题。特定的功能、优化的组合决定了模块化知识体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综合化的特点,是传统课程难以比拟的。

教材既是模块化知识体系内涵的集中体现,又是模块化知识体系的有效载体。编辑出版特色的系列的模块化知识体系教材在专业建设和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主要通过定目录、定体例、出样稿、分任务、撰写和提交六个步骤完成。在编写中要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的整体编写要保证质量,确保优秀。二是知识点中的必备知识,要语言精炼、简明扼要和重点突出,努力做到厚的要薄、繁的要简、生涩的要顺畅、难懂的要明了。三是知识点中的拓展部分,要围绕它的研究进展,寻求新理论、新知识、新发现、新诠释、新思想,广为拓展,努力使学生加深理解,扩大知识面、拓展视角。

第三步,优化教学方案设计,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四个环节:明确需要和目的,确定内容和目标,采用何种策略,评价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成果是教学方案,包含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教案和评价体系的形式出现。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它能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好下列四个环节。一是从“为什么学”入手,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二是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三是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四是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学到了什么”的评价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获得成功的教学。

为做好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①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元素组成,是一个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整体。必须保证系统中各元素的协调与统一。②程序性原则。教学设计中的诸元素具有程序性特点,即元素有序地排列,且前一个制约、影响着后一个,环环紧扣。③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要符合主客观条件,并保证具有操作性。④反馈性原则。测评教学效果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可以此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第四步,提升学生学习品质,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学生要有“三心二力”,即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意志力和自制力

拥有优良学习品质的学生是日后能否成才的关键,学习品质由三方面构成,即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学习态度。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学习行为就是依据学习各学科的方法和经验而进行的学习动作。各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完善诸如预习、听课、复习、阅读、作业、交流、考试等学习环节而必须遵循的秩序,学习行为的规范主要依赖于学习环节的完善。

学习态度是隐藏在学习行为中的心理因素,学习计划的落实、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都能使学生培养起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清晰的学习认知、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良好的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一个学生形成坚毅的学习品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学习能力是由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储备、个性特点三方面构成的。智力水平包含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储备包含自然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知识,一个学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他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创造力都会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包含自信心、自制力、意志力、上进心、责任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困难,战胜这些困难,要求学生要有上进心、对于学习工作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以及对于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就目前的中医高等教育的现状,中医大学生为了什么而学习?我们知之甚少。学业不佳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我们知之甚少。成绩优良的学生还需要什么?我们知之甚少……归根到底,中医学子学习品质到底如何,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是我们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最后关口。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会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进取状态,使学生的智力系统处于最佳的发挥水平,并不断激发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素质,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心理成熟和人生优化发展的过程。

山西中医学院实践探索

“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院上下分析教改、讨论教改、研究教改的意识形成

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进行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在山西中医学院已开展一年多,根据专业建设的不同和改革要求的不同,我们采取“分类改革,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确定了首批的17个项目团队,达到了初步的预期效果,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正以良好的态势向纵深推进。

大力推进教育理念转变

按照中医药学人才成长的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是我们改革的宗旨,先进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的改革方案是改革的灵魂。目前,“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教育”的理念在我校已深入人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怎么教、教得好,怎么学、学得好”已成为广大师生共同思考的核心问题;“专业怎么办,教学应该怎么改”已成为校领导、系部主任亟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全院上下分析教改、讨论教改、研究教改的意识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在开展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过程中,教师参与人数之多,投入精力之大,探讨范围之广,表现出的热情之高是办院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大讨论,广大教师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形成了积极解放思想,主动投身改革,潜心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逐步形成“分类改革,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根据不同专业在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优势、文化积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分类改革,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对整个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做到了统筹兼顾、协调有序、整体推进。

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两个省级品牌专业,办学历史长,师资基础好,采取了颠覆性回归的改革方式,变革以往的教学模式,真正按照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实现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培养出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人才。

药学类、中西医结合专业以及人文社科等专业模块,立足学科特点和办学实际情况,采取了系统性梳理的改革方式,根据不同知识的逻辑关系,将知识进行结构重组和迁移,构建了系统、条理的知识框架和层次结构。

护理专业以及外语教学、体育教学等专业模块,或是办学时间短,或是学科力量有限,采取了选择性模仿的改革方式,对本学科领域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大胆进行借鉴或模仿,以求尽快缩短差距,最终达到提炼出、创造成具有我院独特风格的目标。

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围绕“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17个项目团队进行了专家、教师、学生的不同群体的调研和学校、用人单位、兄弟院校的不同层面的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不同形式的调研。先后对20多个兄弟院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向52个用人单位、2000余名在校生、800余名毕业生发放了调研问卷;召开了20余次专题研讨会和座谈会。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调研数据,探寻造成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与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之间偏差的根本原因,进而对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确立了“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的符合专业发展特点的差异化培养目标,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初步构建模块化知识体系

以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大、中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知识需要作为知识内容取舍和知识结构组合的标准,研究团队打破原有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壁垒与界限,分析相关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按照知识模块——知识门类——知识单元——知识点四个层级的知识分类方法,对知识内容做纵向和横向的整合、分化、提炼、更新,构建出了多层次、综合化的模块化知识体系库。中医学专业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模块库中选择恰当的知识点、知识单元、知识门类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布局,构建出侧重点各异的知识模块,完成了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一个核心任务,解决了“教什么”的基本问题。中医学专业的改革构建了5个知识模块,25个知识门类,259个知识单元,1276个知识点。

目前,模块化知识体系教材编写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在我校既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多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靠质量立本、靠优势发展的强校工程,既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在我校的生动实践,又是立足行业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积极探索。

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这所地方院校的根本使命。我们以科学的精神分析形势,以科学的态度研判改革形势,在医疗卫生体制稳步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形成“山西现象”,打造“山西模式”,叫响“山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