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迎55岁生日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1-12

本报讯 (记者张东风)1月1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举行建所55周年庆祝活动。“十一五”期间,该所在中药研究各个领域,成果丰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中药所中标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课题4项获准立项;中国中医科学院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约有2/3与该所有着密切关系,对新药创制能力提升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共获得项目资金1.44亿元。

珍稀濒危常用中药资源五种保护模式的研究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北京市级奖励7项、学会奖23项、院级奖励24项,获得申请专利54项,研制新药5个。62种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道地药材的道地性形成机理研究及应用、道地药材研究模式及模型构建、中药饮片用量标准研究、中药寒热属性的现代科学内涵—与TRP通道蛋白相关性研究、决明子饮片的炒制原理及其质量评价的科学内涵等课题成2010年科研亮点。

“62种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还为2010版《中国药典》提供了50个国家标准,动物类药材DNA分子鉴定技术和“一测多评”中药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首次为国家药典收录,成为新版药典中的两大亮点,为提升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做出了贡献。6位学科专家成为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高质量完成社会重大需求应急任务。2009年从九个方面完成抗甲流中药筛选研究,取得显著成效。金花清感颗粒新药2010年12月获得临床研究批件,为应对甲流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做出了贡献。

目前,中药所在生物力药理学研究、分子生药学研究和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方面的创新,引领学术前沿;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炮制学3个学科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达到7个(生药分子鉴定、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制剂、中药资源、中药安全性评价、中药药代);中药过程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批准立项;道地药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标准化两个局重点研究室已获批准。年轻一代科研人员迅速成长,“丹参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0年全所共发表论文247篇,其中SCI论文24篇;出版专著8部。

在建所55周年之际,该所对“十一五”期间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并特别向为中药所的发展做出奉献的全体中药所离退休职工颁发了“夕阳红”奖。

在所庆大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为中药所网站开通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