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参与医改成效初显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1-01-05

本报记者 高新军 胡彬 黄心

2010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中医药在医改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一年。时值岁末年初,盘点中医药行业,全系统积极参与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经过一年努力,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 基本政策保障

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共有上海、福建、河南、甘肃、云南、海南、西藏、吉林、重庆9个省(区、市)以政府名义制定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文件,部分省市政府召开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各地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为中医药全面参与医改提供政策保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有效引导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为目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条例》研究制定中,加强与卫生部协调,将鼓励运用中医药的优惠政策上升为国务院法规。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将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提供的中医药康复服务项目纳入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各地在调整新农合补偿方案中,落实提高使用中医药有关费用补偿比例的政策措施。

河南省出台政策,参合农民在县中医医院住院的报销起付线降低100元,中医药服务项目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贵州省规定新农合中使用中医药的报销比例至少提高5%~10%,一些县的提高比例达20%。甘肃省规定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在原基础上再提高10%、起付线再降低10%,同时城市医保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全国大多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地区制定了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等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利用中医药服务。

各地从培养人才到资金支持,再到服务网点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百姓感受中医药“花小钱、治大病”的特色与魅力。

关键词 基本药物制度

扩大中成药和民族药数量,发展中药院内制剂

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药基本药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组织编制了《国家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卷)》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将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同时列入。其中,中成药依据功能分类,共102个品种。

广东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增补中成药133种、占增补基本药物品种总数的51%。西藏遴选出327种藏成药和128种卡擦药(加味药)作为基本用药,形成《西藏自治区基本药物藏药目录》。其他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做好增补中药品种的遴选工作以及中药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调制定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有益于中医医院研发、生产、使用院内制剂,为中药产业、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源泉。湖南省发布《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药管理工作的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开展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研制膏、丹、丸、散等传统中药制剂,加大单方、验方、秘方的开发力度。

此外,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对中药材的管理,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中药饮片、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材目前已实现人工栽培,逐步发展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

关键词 基层服务体系

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中医药,培训中医全科医师

一年多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并出台政策保证1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接受对口支援。

该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完成《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确定了在国家支持的县级医院建设项目中,安排中医医院368所、中央投资预计55亿元,分别占国家支持建设的县级医院项目总数和中央投资总额的17%和15.3%,确保了县级中医医院在县级医院建设项目中达一定比例。具体项目安排上,中央共安排专项资金23.7亿元,支持147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另外,对于重点中医医院建设,2010年国家已安排专项资金16.3亿元,支持1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41所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目前基本完成了《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的中央投资计划。

该局还组织开展了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大专学历教育,并建设了一批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初步建立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全国万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开展岗位培训。

各省做好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安徽组织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药品销售价格大幅度下调、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中医药技术服务收费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福建开展了乡镇卫生院强化中医科建设项目,确定134个乡镇卫生院为项目建设单位,每个项目资助3~5万元。

关键词 公共卫生服务

绩效考核办法出台,均等化规范可依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协调,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指导意见及考核指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的制定中,将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列为重点指标予以考核。

各地在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注重发挥中医药作用,尤其是在健康教育、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妇幼和老年人健康保健等方面,中医药服务开展较普遍。北京、广东、上海等地要求为城乡居民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特别是广东省作为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试点省,要求在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中100%填写中医体质辨识内容。甘肃省在各级疾控机构设立中医科,实施和推广公共卫生服务中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设立中医监督科,监督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此举在全国尚属首创。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

出台公立中医院改革意见,制定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使公立中医院的改革体现中医医院特点、保持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发挥。该局还组织制定94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目前正陆续发布;印发了《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中医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会同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宝鸡市人民政府,启动以宝鸡市中医医院为对象,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改革中中医医院投入补偿机制的专题研究。

安徽省出台《关于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从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公立中医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体系、分类补偿机制等关键环节上提出具体要求。陕西省政府提出对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县级中医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改实施方案明确,公立医院都能看中医,并计划2011年在全市形成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上海出台意见,要求政府在对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甘肃提出,省、市、县三级政府要办好所属公立中医医院,增强服务功能,突出中医药特色。河南省洛阳市初步确定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中,在中医医疗收费方面,调整和增加了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中医诊查费及针灸、推拿、正骨等项目的服务价格;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方面,市财政将承担补偿责任,并对市属中医医院在投入政策上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