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佳
人才是个永恒的话题。一直把人才发展放在医院发展首位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近日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联合举办了人才培养论坛,希望通过总结西苑医院人才培养经验,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该院院长唐旭东表示,把此次人才培养论坛作为庆祝医院建院5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点之一,正是表达了西苑医院对于“医疗、科研、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渴望。
“苗圃工程”
建立人才梯队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一直秉承的发展理念之一。据介绍,该院在重视硬件建设的同时,十分关注中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我们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抓起,着眼于医院内涵的根基建设,制定了‘苗圃工程’计划。”唐旭东介绍说。
近年来,西苑医院在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就住院医师中西医临床技能和临床科研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考核方法,对工作认真、医风高尚、考核成绩优秀的住院医师,给予适当奖励,显著提高了住院医师学习进取的热情。
同时,结合医院临床“苗圃课题”研究,青年医师在专家的指导下,逐渐培养了独立科研的能力,为医院综合医疗水平的提升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实施,西苑医院逐渐形成以两院院士为首,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为核心,初中级技术人员为基础的人才梯队。
此外,针对学科发展的需求,西苑医院更加注重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制定了“新星工程”与“育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新星计划”致力于中青年学术后备带头人的培养,结合医院“优势病种”研究,使其在三、五年内,能够较好地继承名医经验、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形成自身的诊疗特色和相对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以在今后医院学科建设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育才计划”则致力于优秀青年医师培养,针对各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和青年医师发展需求,提升青年医师的综合素质。
几年下来,西苑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良好势头。但唐旭东表示,集“医疗、科研、教育”能力于一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仍然是他们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医院将进一步对重点学科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给予支持,通过搭建人才队伍培养平台,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
总结名医经验
助力人才成长
在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的探索过程中,总结名老中医的优秀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经验之一。在国家大力推进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的系列工程中,西苑医院的青年人才从中收获良多。
胡晓梅是西苑医院血液科的一名青年医师,同时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邓成珊的第二批学术经验继承人和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周霭祥名医学术传承人,她认为在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过程中,自己受益匪浅。
胡晓梅介绍说,西苑医院的血液病名中医工作室,同时也是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建设单位的周霭祥名医工作室。周霭祥教授是在国内首先用补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全国倡导和推广以肾为中心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辨证体系;他还根据青黛与雄黄不同比例配制的青黄胶囊,在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方面开创了国内应用含砷中药治疗白血病的先河。此外,该工作室还有著名的邓成珊教授、麻柔教授等作为学术顾问和学术带头人。
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胡晓梅和其他青年骨干一起主攻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病种。“几年下来,我们对周霭祥教授的学术思想、典型医案进行了整理,出版了《周霭祥中医血液病诊治全录》等专著。”胡晓梅说,名老专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总结对于提高专科的临床水平有显著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周霭祥教授的学生和徒弟加起来不过十多人,但在几年的师带徒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专科人才、确定了一批青年人才的研究方向,也带动了一批学生的学术成长。胡晓梅说,工作室注重对经典古文的学习和进一步认识,自己也有很大收获。
医院建立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中医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青年人才的成长更需要尊重成长规律。
对于青年人才成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高瞻教授认为,积极的心态、不断寻找机会的进取精神和利用良好的发展环境自我突破的实践,在青年人才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
人才培养论坛的现场,不少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和西苑医院的青年中医师在认真地做着笔记。唐旭东表示,中医青年能够带着思考和收获离开,就是他们举办人才培养论坛的最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