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材生产在中药产业链中居重要的源头地位,以中药材为对象的产品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药产业链主要由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中药知识产业等环节组成,它们在中药产业中分别处于基础、主体、枢纽、动力的地位,各链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且相互制约。如下图。
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涨幅加大,据“中药材天地网”行业大盘指数分析提供的信息,从2009年3月份开始至今,中药材行业大盘指数升幅高达230.9%,常用中药材中升幅超过100%的品种达到151个。这就导致中药材生产下游链中的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产能下降的巨大压力,也导致了流通中掺杂使假、囤积炒作加剧,亟待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
就中药材生产链发展状况来说,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的进展还是比较明显的,已实现人工种植的品种约有300种,其中有48个品种已通过中药材GAP认证。人工种植品种在解决临床配方用药与中成药工业化生产原料药材供给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值得关注的是,占常用中药材约2/3的品种尚未实现或末完全实现人工种植、养殖,还主要通过野生采集的形式生产药材。
这种生产形势对中药资源造成的压力很大。特别是中药工业化生产发展所使用的野生药材用量增幅很大,价格猛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重楼、石斛、冬虫夏草、川贝、贯众、羌活、独一味、白鲜皮、红景天、金果榄等。一些野生中药材品种在产区由常见,变成了少见,甚至罕见,面临濒危。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是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同时,必须明确树立中药资源保护的观念。
面对中药资源品种开发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当前十分迫切的是要大力加强野生中药材品种的保护及采取保护性发展的对策。在保护与发展中,积极推进野生中药材品种从利用野生资源为主,向人工培植资源为主转变。这样才能既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又缓解中药资源保护的压力,以实现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
在中药材生产的保护性发展中,野生中药材的保护性发展是重中之重,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野生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系统
及时掌握中药资源的动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持中药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协调,使之维持适当的利用度与再生能力之间的平衡,确保资源的延续再生。为此,有必要建立国家与地方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动态监测系统,包括管理系统、技术系统和监测系统。
国家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总站,各大区建立中心站,基层管理单位负责具体监测工作。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已可以为此种动态监测提供支撑,系统的评价方法也是可以逐步建立的。
加强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的建设
优良的种质资源主要来源于野生品种,它们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抗病性、抗逆性、丰产性等特征)。种质资源丰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的保存与遗传资源品质。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圃的工作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已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该库收藏了中国特有物种,稀有濒危物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都将得到长期有效地保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已建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两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库的建成意义重大,为我国物种资源保护及服务于经济建设,直接为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大力促进野生中药材变家种的发展
随着中药需求量的增加,野生中药材资源压力加大,如何变野生为家种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应重视加强野生变家种以及家养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尤其是对那些使用量大的野生药材和濒危、紧缺的品种更为迫切。近年,对资源一度受到严重破坏的甘草、麻黄由野生变家种及野生抚育的成功,具有推动和示范意义。
又如新近取得成果的高原药材川贝母[瓦布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var. wabuensis(S. Y. Tang et S. C. Yue)Z. D. Liu,S.Wang et S.C.Chen)]经过多年野生变家种研究,获得成功。这对于日益减少的野生贝母资源在家种条件下得到保护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对于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特别的野生中药材实施野生抚育
野生抚育是促进野生中药资源自然更新、增加生物个体数量和生物总量的主要措施。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一些药材品种的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面临濒危。一些对生态环境要求特别的野生药材品种,如冬虫夏草、雪莲花、独一味、红景天等,人们对其生长发育特征尚未掌握或末完全掌握,应先采取野生抚育的措施,实施围栏保护、封育和控制采收,保护其生长繁殖条件,促进自然更新或人工辅助更新。这是对一些名贵野生药材应当采取的保护性发展措施。
加强野生药材科学管理,指导合理采收,防止过度采挖破坏资源
药材的科学管理、合理采收是野生药材有效生产保护的又一措施,但此项工作迄今缺乏管理与指导。合理采收的指导与引导包括采收方法、采收季节、采收量等。在采收方法上除获取药用部位外还应提倡边采边育、采大留小、分期采集、合理轮采,以保护野生药材基源植物的再生能力并形成资源的良性循环。采收季节要避开药用植物的繁殖期,把握好药用部位有效成分积累最佳期。采收量应控制在资源再生量之内,防止过度采挖,保证药材常采常生,持续利用。
加强对野生药材保护的教育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现今野生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强民众对野生中药资源保护的意识,转变资源利用观念和中药资源利用模式。其重点对象应是中药材生产者(采集者)、研究者、管理者、医生、病人。只有把生产者(采集者)、使用者、管理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提高野生中药资源保护意识,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