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中药价廉的优势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9-16

林丰夏 杨嘉妮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之优在价廉、副作用少、标本兼治。葛洪于《肘后备急方》序中言:“易得之药,兼之以灸,使凡人览之,可了其所用”。古时民间百姓治病,皆用易得廉价之草药。而如今,中药逃不过哄抬涨价的命运,由昔日“草根”演变成今日的“矜贵”。且不说冬虫夏草、高丽参、牛黄、麝香等贵重之物,现竟连金银花、猪苓、川贝、板蓝根等常用药物亦连番涨价。一张药方,动辄数十元一剂,如此价格,真难以体现中医之廉。也会由此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是一门应用科学,众名医无不是从无人问津成长到病患满堂。而中药价格的昂贵无疑对中医人才的成长有弊无利。

中药价格上涨原因复杂

中药价格连年不断地上涨,原因大致如下:中药作为资源类产品,无法如化学药那样规模化生产,受天气、气候、地域、自然灾害、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很大。某些药材来源于野生资源,无法通过大规模种植、养殖获得。其次,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的市场需求量亦逐年增大,而中药材种植、生产、炮制的增长速度不能与之适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关系。加以“非典”、“流感”等的冲击,令板蓝根、金银花等药材供不应求,商家趁机抬价。

再者,一些中药被人蓄意冠以“包治百病”之名,而身价百倍。另外,在高利润的驱使下,一些药品零售机构乱定价、乱涨价,加之监管的不力与中药价格的隐蔽性,均使中药售价过高。

关注各环节降药价

中药如此矜贵,让医生与患者都望而却步。鉴于此,针对中药价格连年上升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特殊中药资源环境保护区和一些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以保证中药的供应。如野山人参、灵芝等一般生长于山林,可以把这些山林规划成为环境保护区,既有利于中药材生长,又利于环境的保护,一举两得。另外在地道药材产区,如果该药材可进行人工种植就在当地建立一些种植基地,如川贝,杭菊等。从而缓解中药供不应求的现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鼓励百姓从事中药种植、销售工作,可给予恰当的补贴。

二是加强国家对中药材价格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搞好信息技术交流,加强物价管理队伍建设。为更好地体现计划与市场结合的原则,适当地增加计划管理品种,如将原来实行协调价格的人参、牛黄等20种药材管理权限收回,作为国家指导价格管理,由药材公司统一经营。

同时加强分级管理,改变地方对药材价格撒手不管的状况。物价监督相关部门应大力整顿市场秩序,加强督查,对违法违规哄抬中药价格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均依法予以制裁。同时逐步建立信息网络,以服务生产,指导购销,便于市场预测。但应注意不能脱离实际为了降价而降价,以免降低中药质量或打击中药从业者的热情。

三是各药品零售商应增加中药材价格的透明度,主动对中药材实行“明码实价”,同时为顾客打印消费清单。以便患者清楚地知道各味药材的分量和价格,既增加了药材价格的透明度,也可防止发药的错漏。

四是加大对中医药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防止不法商人利用百姓中药知识的盲点与急于求治的心理,故意夸大药效,以哄抬药价谋取暴利。建议社区以举办中医药讲座、知识竞赛、印发宣传单等形式向民众普及知识。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中药材市场,让中药材继续发挥其“简、便、验、廉”的作用,为老百姓服务,也让老百姓看病更简便,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