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好五方面关系 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6-23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中医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历史性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深化医改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和中医药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前所未有,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战略机遇。同时,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全局,找好找准着力点突破口,遵循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思路,正确把握好以下五方面的关系,谋划长远的中医药发展规划,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协调发展,正确把握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经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没有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当前,中医药事业滞后于卫生发展,是医药卫生发展领域的“短腿”,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必须将中医药纳入卫生改革发展的全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通过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模式,探索出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之路,使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药事业要与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切实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促进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

二、遵循规律,正确把握好完善政策和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术发展是中医药发展的标志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医药存在的价值。政策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外部环境,是中医药发展和学术进步的助推器,两者相互支持,协调互动。学术要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政策要为学术发展提供支撑。只有不断认识和把握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才能够不断完善政策,建立起有利于中医药学术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只有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政策环境,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医药学术进步和发展。当前,中医药学术发展缓慢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忧虑。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中医药如果在学术发展上没有新的突破,在疾病防治技术上没有新的发展,在临床疗效上没有新的提高,中医药服务领域必将出现萎缩,甚至有失去服务领域的危险和可能。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政策环境越来越好,投入逐年增长,这无疑对中医药学术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对此,我们要把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作为政策扶持和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在遵循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等核心思想,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鼓励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和学术流派发展,力争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上有所突破,在中医药诊疗技术上有所创新,在中医药临床疗效上有所提高。

三、统筹城乡,正确把握好中医医院建设与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之间的关系

在中医药服务体系乃至中医药发展中,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具有基础性地位,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正在逐步萎缩,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已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要坚持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合理规划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布局,将重心下移,加大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加大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建立和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财政补偿机制和方式。注重城乡统筹,建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功能明确、成效显著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省级中医医院主要承担重大、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的中医药防治任务,成为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继续教育基地;市、县级中医医院主要以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急危重症中医药防治工作为主,成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基地,成为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的指导示范中心;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利用掌握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提高能力,正确把握好中医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中医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

中医药是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临床实践对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继承与创新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方向、失去目标。对此,我们要按照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坚持中医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临床实践中来,到临床实践中去。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中医药疗效确切、优势明显的病种和重点专科(专病)为抓手,形成一批诊疗技术规范、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培训推广;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教学,把临床实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加强毕业后教育,使刚进入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毕业生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训,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医师和中药师。加强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强化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一批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五、调整思路,正确把握好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医院的立院之本,发展之魂,必须坚持特色兴院、优势强院。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只有坚持特色,发挥优势,才能获得更大发展。由于投入政策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合理,人才队伍不适应,一些中医医院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萎缩。中医医院的生存发展和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是对立的。要转变观念,纠正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坚持中医特色就没有效益、就不能生存发展的不正确认识,要做到坚持特色与促进发展的辩证统一。调整中医医院发展思路,加强对各级中医医院发展模式和规律的探索。不但要注重数量的扩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大做强”,也要注重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做精做细”,对“大专科”、“小综合”的中医医院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不但要注重病房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也要注重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门诊建设,对“大门诊”、“小病房”的中医医院发展模式进行探索。不但要注重提高中医医院疾病诊疗的能力和水平,也要注重将治疗和预防、养生、保健、康复服务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多元化综合服务模式。不但要注重充分运用好中医药传统诊疗方法和技术,也要注重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指导下,积极研制和利用现代科技和诊疗设备,丰富和完善中医医院的诊疗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检验中医临床疗效的技术和水平。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围绕中医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这个主题,出台有利于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从机制和制度上保障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