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进社区,路子走对了”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5-24

本报记者 任壮

中医服务做起来

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以往在二三级医院才有的中医服务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开始创建中医特色品牌,很快打出了知名度。“我们是当年创建,当年见效”,5月20日面对前来调研的部分北京市政协委员,该中心主任张志军颇为自豪地说。

他介绍,该中心去年一年开出中药处方25263张,占处方总数的53%。开展有中医正骨、针灸、拔罐、刮痧、穴位注射、中药足浴等10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以往在二三级医院才有的中医服务”。

该中心创建中医特色品牌的一个有力举措是开设“中医特色诊区”。诊区位于该中心下属的石榴园服务站,占据了二楼整整一层,设有中医专家诊室、中医全科、中医针灸理疗科、中药房、煎药室等。去年底,顺利通过市中医管理局“中医特色诊区”评审。

“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投资少,见效快,群众欢迎”,丰台区卫生局副局长厉将斌一番话引起政协委员的浓厚兴趣。他介绍,去年该区有6家社卫中心提出创建特色品牌,其中4家主动选择了中医特色。

陪同政协委员调研的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表示,随着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中医药在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她告诉大家,目前,全市300多家社卫中心100%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2000多个社卫站100%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共建成“中医特色诊区”60个。

中医梯队建起来

蒲黄榆社卫中心今年引进毕业生6人,其中5人是中医药硕士毕业生

蒲黄榆社卫中心100多名员工中,原来只有12名中医药人员。该中心去年成立中医科后,对中心、站的中医药人员统一调度,形成了由专家领衔的中医药专业队伍。

中医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毛大鹏在内科、疑难杂症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居民群众中享有口碑。为发挥中医专家的引领作用和号召力,中心为他设立了专家诊室,并配备了两名助手。该中心还引进了北京军区总医院退休的康复专家,每周6个半天为社区百姓诊治疾病,指导康复。

为了促进中医特色建设,形成中医人才梯队,该中心今年“大手笔”招录中医人才,新进6名医学毕业生中,5人是中医药专业的硕士。他们到岗后,引进开展了多种中医服务项目,有的很快挑起了大梁。了解到这些情况,政协委员们表示赞赏。

赵静说,社区中往往缺乏名中医和中医学科带头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市中医管理局依托大中型中医医院的中医优势,开展了“携手网络工程”,全市二、三级中医院全部与社卫中心(站)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了中医专家巡诊制。另外,还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医药培训工程,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中医品牌亮起来

中心将扩大石榴园站“中医特色诊区”,建成中医特色“一条街”,开设身心病房和一日病房,打造中医精品

怎样把社区中医服务做大做强?张志军在实践中认识到,在发挥中医药防治社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病“简便验廉”优势的同时,要注重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的普及,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

该中心的做法是,投资数万元对“中医特色诊区”进行仿古装修,突出传统风格。利用对联、字画以及中药材标本展示橱窗等,宣传中医药传统文化。组织中医药人员,走出诊室,走进社区,开展“治未病”进社区项目,开办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等,把中医科普送到群众身边。

下一步,该中心还将扩大石榴园站“中医特色诊区”,建成中医特色“一条街”,开设身心病房和一日病房,打造中医精品,并筹办糖尿病教育学校,以贴心的感动式服务,提高社区居民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赵静对该中心创建中医品牌的思路给予肯定,并表示将提供支持和指导。她告诉政协委员,社区中医药工作既包括中医特色诊区、慢病防治示范站和治未病中心的创建,也包括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开展。近年来,市中医管理局开展了义诊咨询、中医药文化展示、编制发放中医宣传资料、媒体宣传、健康课堂、志愿者行动、专家进社区、中医保健知识竞赛、太极拳太极剑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中医宣传活动,在社区群众中营造了中医促健康的良好氛围。

半天时间的实地查访、讨论交流,令政协委员对社区中医发展寄予厚望。“中医是国粹,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昌盛提供了保障,我们应继承发展好”,他们表示,“只有满足群众需求,中医药才有发展前景;中医进社区,路子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