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群山肃穆,江河同悲,举国哀悼。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夺走了青藏高原2100多名同胞的生命。在惨烈的自然灾害面前,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全国驰援,创造了汶川之后又一次抗震救灾的伟大奇迹。
经历过一次次自然灾害,无论是汶川、玉树的“大地震”,还是“非典”、“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及“冰冻雨雪灾害”等,都未能压垮铮铮铁骨的中国人民。
就医学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而言,在不断与自然灾害斗争中,我们不仅积累了更多经验,还从中得到许多新的启示。事实反复证明,只有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两种医学优势,才能完美体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优越性和“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尤其是“地震”和“冰冻雨雪灾害”发生后,在房屋、水电、交通等各种设施被完全或不同程度摧毁、气候地理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现代医疗设备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紧急情况下,只有同时采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统方法,因地制宜,及时开展救治,才能为伤病员赢得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挽救他们的生命。
比如,在救治地震骨折伤员中,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接骨续筋,就地取材小夹板固定;用中草药熏洗外敷散瘀消肿;用针灸等方法行气止痛、云南白药等止血愈伤;用西洋参、红景天、速效救心丸抗高原反应;用中药药酒涂搽、手法按摩舒筋活血,促进患者康复;熬制中草药“大锅汤”预防疫情,以及一些适合灾区患者使用的中成药等。这些传统方法就地取材、携带方便,简单易行,经实践证明在救治伤员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有,在抗击“非典”、“甲型H1N1流感”等疫情中,由于重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作用,中医药积极参与,并及时将中医药防治方案纳入国家卫生防治方案,中西医依据各自优势,团结协作,借助传统医学经验积极应对,实践证明也都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我国人民与疾病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应对疾病和自然灾害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应当认真总结,需要丰富完善、发展提高,使之在应对现代人类面临的疾病和自然灾害面前,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