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发现调控阿片类物质镇痛作用新原理

时间
2005-08-29

据科技日报讯 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最有效的镇痛药。若一段时间内反复使用,容易出现镇痛效果下降,用量增加,依赖成瘾等副作用。我国科学家发现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的调控阿片类物质镇痛作用的新原理。该成果刊载在8月25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

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主要作用于Mu阿片受体。这种受体与Delta阿片受体一起存在于传导痛觉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中,受体相互作用调控镇痛效果。传统研究认为,人体内产生的阿片肽及其受体有关的系统“抑制”痛觉。目前Delta阿片受体是一些制药公司发展新型镇痛药的靶分子。此外,在传导痛觉的感觉神经元中存在着一种P物质的肽类物质。该物质作为“致痛剂”,一直被认为是脊髓中传导痛觉的主要物质之一。与P物质有关的系统被认为是痛觉的兴奋性调控系统,但是国际著名制药公司开发出来的P物质受体阻断剂在临床试验中并没有镇痛作用。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博士指导的感觉系统研究组研究发现,脊髓中P物质对痛觉的调控是通过调节Delta阿片受体实现的,而非P物质本身。在传导痛觉的初级感觉神经元中新合成的P物质的前体分子与Delta阿片受体发生直接相互作用,并将该阿片受体带入神经肽分泌泡中,使Delta阿片受体在刺激下能够出现在这些感觉神经元的表面,与相应受体激动剂结合,产生镇痛作用。他们还观察到,被剔除P物质基因的小鼠不产生吗啡耐受,即吗啡类药物的镇痛效率不会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而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