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在低温天气里被这些疾病击中。为什么这几类疾病冬季高发呢?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主任杜凤和教授向笔者一一介绍其病因及相应的防疗措施。
低温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防控主抓四方面
杜教授介绍,人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而且心脏负荷增加,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几率;由于寒冷,身体需要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必须做更多的功,而且冬季人们活动量减少,导致大脑、心肌等血液灌流相对减少,也增加了心肌梗死发作的几率,;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尤其老年人口渴的感觉不明显,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容易形成血栓,也增加了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发作的几率;冬季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等,都会加重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
杜凤和教授提醒,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科学饮食,防控“三高”。防控心脑血管病,要有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三大危险因素。在饮食上多吃一些高纤维绿色食物,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伴有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为了预防血块凝结,缓解脑动脉硬化症状,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可常吃黑木耳、银耳等;血脂、胆固醇过高者,最好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烹调菜肴,尤以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为好;伴有习惯性便秘者,要常吃香蕉、西瓜、荸荠、蜂蜜、玉米等食物,以利润肠通便。
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等。医学研究表明,到户外晒10分钟的太阳,血压可下降6个毫米汞柱。紫外线照射可使机体产生一种营养素——维生素D3,维生素D3与钙相互影响可控制动脉血压。
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心脑血管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情绪走极端。
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血压反弹。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药,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以便使血压达到正常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心脑血管病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醒来时不要立刻离开被褥,应在被褥中活动活动身体;洗脸、刷牙要用温水,如厕时应穿着暖和;沐浴前先让浴室充满热气,等浴室温度上升后再入浴;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等,注意保暖,等公车时做原地踏步等动作。
寒冷干燥引发呼吸道疾病
饮食、锻炼、治疗一个都不能少
冬季寒冷干燥,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容易受到损伤,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哮喘等疾病高发。
杜凤和教授介绍,慢性支气管炎是不可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反复复地咳嗽、咯痰、喘息,进一步可发展成肺气肿、肺心病,晚期会有呼吸衰竭和心衰。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避免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饮食方面,蛋白质每日摄入量为1.2~1.5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由于奶制品易使痰液变稠而不利于排痰,应避免食用。同时应注意每日补钙。每日进食维生素Cl00毫克、维生素A5000国际单位,以增强支气管黏膜上皮的防御能力,改善呼吸道感染症状,促进支气管黏膜修复;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生硬食物,因其可刺激气管引起阵发性咳嗽。。
已经发生肺气肿者应坚持呼吸操训练:取立位(可坐或仰卧),一手放前胸,一手放腹部,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挺腹,呼气时腹壁向内收缩,使腹壁的活动度尽量大。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为1:2~3,做到深吸缓呼,吸气用鼻,呼气用口,呼气时将口唇缩拢如吹口哨样。每日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可以使膈肌活动度增加,达到改善呼吸功能。
既往有哮喘病史的患者,气温降低导致呼吸道感染,冷风刺激易导致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胸闷、喘息。急性发作期要控制感染、解除气道痉挛、吸氧化痰等对症治疗;缓解期避免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气体。
最后,杜凤和教授公众,在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居住的环境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要经常进行日晒等;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地增减衣服,科学锻炼身体,使机体能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保证饮食的清洁,多饮开水等。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最好在秋冬季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朱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