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医改精神贯彻落实到中医药工作中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10-01-13

张平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攻坚的新阶段,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离不开中医药的广泛参与

第一,医改的制度设计需要中医药的广泛参与。

这次医改着重强调了要坚持政府主导,突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制。而中医药所具有的深厚的社会基础、“简、便、验、廉”的服务特点,将有助于我国走出一条低成本、供得起、保公平、可持续的医改之路,并成为适合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的明显标志。

第二,医改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医改的重要目标。中医药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已为数千年来的实践所证明。就安全性而言,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对人体的损伤较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中医药服务同样有着巨大的优势。

第三,医改重点任务的落实,需要将中医药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

从近三年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来看,中医药同样大有作为。

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的价格优势,将有效地减轻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有助于各类医保制度的巩固和完善。

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体现“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将有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药物制度,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习惯,体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事实上,国家已将中药饮片纳入基本药物目录,从而保留了中药中最主流、最传统、最有特色的药物,而且在国家基本药物中,中药饮片未列具体品种,从而可以保证临床用药。

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本次医改的重点为“三基”,也就是保基本、重基层、强基础。广大农村和基层历来是中医药工作的主要阵地,基层群众也是中医药服务的主要对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运用,将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丰富的预防保健手段将有助于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生大病目标的实现。

第四,医学模式的转变,将使中医药的理论和技术更加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本次医改的显著特征,是要使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政策,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方式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中医学的系统论、整体观,以及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特征,恰恰与这种转变相吻合,其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式、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特点,完全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也与现代医学和健康的核心价值理念产生了高度契合。中医药学的一些理论、技术和方法也正在启迪着现代生物医学的某些重要领域。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作用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紧紧抓住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有利时机,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保证人人享有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重点举办好现有中医医院,使其成为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的主要阵地,继续重视和加强城乡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促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第二,要重视以中医药“三名”工程为重点的服务能力建设。

要把学科建设放在中医医院业务建设的首要位置,集成学科发展的资源,突出学科建设的特色、发挥学科技术的优势,深入开展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的研究,全面提高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第三,要积极参与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优势途径和技术方法,加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加快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要重视和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中医、中西医结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第四,要进一步明确中医药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原则。

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中西医共同承担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任,在工作中要一视同仁,协调发展。鉴于中医发展的基础和实际困难,在工作和政策扶持上还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要坚持特色优势的原则。中医药“简、便、验、廉”的服务手段、人性化管理的健康理念,与医改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不仅要继承发扬这些特点,而且要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形成新的优势,加以推广。

要坚持注重创新的原则。认真研究在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相关政策,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补偿机制、体现中医技术劳务价值的价格机制、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激励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努力实现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要使中医药成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医药服务主要由两大网络组成:以城市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重要力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为枢纽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健全完善和巩固发展好这两个服务网络。

一是要重点举办好现有中医医院,加快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硬件建设,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成为区域内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和教育中心。

二是要充分发挥城市中医医院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切实组织落实城市中医医院指导和支持基层中医药工作的任务,并不断加强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

三是要不断强化县级中医医院的建设力度,发挥其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带动乡村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强化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建设,使中医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

第二,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作用。

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要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近年来中医药科普热的出现,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的欢迎。我们要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过程中充实中医药内容,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开展防病治病。

要继续开展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不断增强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要更加重视中医药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能力建设。通过不断强化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贡献力量。

第三,要在深化改革中建设发展好各级中医医院。

公立中医医院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巩固和发展好现有中医医院,保持其法人主体独立完整。

要尊重公立中医医院的发展规律,坚持正确办院方向,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内涵建设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发展路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推行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要通过改革,不断提升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

第四,要使中医药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有为。

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认真研究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制定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措施,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