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保健 中医大显身手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
2009-12-24

通讯员 王麦囤

中医适宜技术、食疗药膳、膏方、中医健康档案、体质筛查等治未病产品一一展示;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提供治未病现场医疗咨询;数万份“二十四节气”、治未病民谚、养生格言等宣传资料被一抢而空;治未病冬令进补养生讲座在社区受到欢迎……这是笔者12月18日从上海市闸北区第四届社区中医药学术文化节暨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推进大会上看到的情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主任沈远东到会祝贺,并参观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工作室和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

治未病活动受到居民热捧

“这是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人如果感觉头痛,有高血压、失眠等,可以取该穴位进行针灸。这是风池穴,这是足三里……”活动现场,来自闸北区中医医院的中医师正在给社区居民讲解穴位、经络知识。“这是当归,可起到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有些女性如果月经不调、痛经的可以适当服用。这是黄芪,这是三七,这是人参……”不少居民对中草药的辨识非常感兴趣,纷纷询问中草药知识。来自三泉路424弄的邓大爷对近期的甲流中医药防治十分感兴趣,区中心医院的中医师除了建议邓大爷在饮食、运动、情志、疫苗接种等方面进行调理,还给他开出了一份药物调理方;另一边,参加医疗咨询的老中医身旁则排起了长队,居民们正在等待把脉、咨询开膏方事宜;还有些居民则了解起建立“中医健康档案”的内容。

活动现场,除了治未病产品系列展示外,《闸北区社区中医骨干医师培训模式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三站式服务模式的研究》两项中医重点项目还进行了立项签约,上海市闸北区治未病协会成立的揭牌仪式同时举行。

治未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实践

家住彭浦新村100号的刘大妈患有高血压已有数年,之前血压一直控制不好,后去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未病工作室看病。工作室的薄海艳医师将其诊断为风阳上扰型高血压。针对刘大妈的病情,薄海艳给她制订了个性化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方案,让她先服用全天麻胶囊、桑麻丸等中成药,再搭配百会、风池、内关等穴位针刺治疗。此外,薄海艳还关照刘大妈饮食起居注意事项,如坚持低盐低脂、戒烟戒酒、适当慢跑、保持精神愉悦轻松、防止中风和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平时,刘大妈还遵照薄医生的叮嘱,喝些紫胡丹参茶以保健。治疗半年多来,刘大妈血压稳定,神清气爽。

据悉,自2009年5月创建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工作启动以来,闸北已初步建立区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二级综合性医院的治未病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未病工作室的服务网络,并制订了高血压、高血脂和甲型流感的治未病服务方案,在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途径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治未病理念将得到广泛传播

每周四上午,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未病工作室”内,来自社区的10多位居民都会聚集一堂,体验治未病预防保健之旅。上海市劳动模范徐倍倍医师以及中心其他高级职称的中医师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为居民提供体质辨识、健康宣教等。家住临汾路375号的周阿姨是位高血脂病人,在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室有过几次治未病体验后,她逐渐掌握了一些高血脂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热心公益的她常常到工作室来传授经验给其他病友。

据悉,闸北区卫生局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使其在社区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和深入,在原有建立10个中医治未病工作室、在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中医药健康教育画廊”、推广10套中医药特色健康处方的基础上,近期又成立了上海市闸北区治未病协会。该协会今后将积极有效开展治未病工作,如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举办专题论坛、建立治未病网站、在成员单位建立治未病科普园地、组建治未病专家库和智囊团及健康教育讲师团定期开展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等。

闸北区卫生局局长王光荣介绍,该局将进一步加大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政策支持,预计投入200万元作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推进专项经费,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王光荣表示,闸北区将结合区情,充分利用区内外医疗资源,借鉴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中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发挥中医特色,并纳入西医等其他方面预防保健体系内涵,拓宽服务领域,创造出易操作、适用广、有实效的闸北特色的治未病工作模式。

据了解,闸北区早在2005年就创建成全国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和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目前中医药服务已覆盖闸北区全部204个居委会,社区居民基本上步行10~15分钟,就能得到基本的中医药服务。今后,闸北区将进一步推进治未病试点单位创建工作,把中医药示范区的优质资源转化为构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基础资源,加快推进从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向治未病试点区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