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医药报讯 为验证酒蒸五味子炮制理论的科学性,陕西中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日前以酒蒸南五味子中的挥发油、木脂素类成分及水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以南五味子生品为对照进行了比较,发现酒蒸能提高南五味子中有强壮作用的活性成分总木脂素的含量。
南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南五味子果实含有机酸、挥发油、木脂素等成分,其中酸性成分有祛痰作用,挥发油有镇咳作用,具有强壮和降酶保肝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五味子的炮制方法有炒(焙)、炙(蜜炙、酒炙、盐炙)、蒸(蜜蒸、酒蒸、醋蒸)等。一般认为酒制能增强其滋肾作用。
研究人员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挥发油含量,并以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木脂素含量;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水浸出物含量,对比生品和酒蒸南五味子上述指标差异。结果表明,酒蒸南五味子挥发油含量较生品降低35.3%;总木脂素含量酒蒸品较生品提高28.9%;水浸出物含量酒蒸品较生品降低2%。
研究人员介绍,南五味子的镇咳作用与其中的挥发油成分有关。本实验发现,酒蒸可使南五味子挥发油的含量明显降低(果皮挥发油降低31.8%,果实挥发油降低35.3%),说明传统的“入嗽药生用”的炮制理论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而且,酒蒸后南五味子的挥发油的成分组成也发生了显著改变,这除了与挥发油的挥发性能及易氧化性等相关外,还可能与酒蒸的长时间加热,加快了挥发油中某些成分转变的速度有一定关系。
总木脂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酒蒸使总木脂素含量明显增加了28.9%。这一方面与酒蒸的长时间加热使药材组织细胞遭到破坏,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酒对总木脂素类成分良好的溶解性能。现代研究认为,南五味子的强壮作用与其中的木脂素类成分有关,说明补益药物用酒蒸五味子的传统理论有一定科学性。
另外,研究人员还测定了南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含量,并对果皮、种子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发现南五味子果皮和种子的挥发油除了含量上的明显差异外(果皮0.2%,种子2.3%),在挥发油的组成(种类和组成比例)上亦有显著差别。木脂素类成分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因此,为了增加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临床疗效,南五味子入药应以打碎为佳,这也符合传统的“宜预捣碎(则五味俱)方后投煎(明·《蒙荃》)”的炮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