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讯 记者日前从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获悉,该联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合作研发的一种治疗耐药性肺结核新型氯法齐明化合物目前已获准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
这一启动于2007年的研发项目日前获得科技部的资金支持,这是我国在肺结核新药研发中最大的一笔投入。据介绍,氯法齐明及其同纲药物在治疗分支杆菌感染(如麻风病)时非常有效,但可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明显的皮肤变色。因此长期以来,氯法齐明就成为一个虽然可能有效、但却没有充分开发的药物种类。但后来发现,氯法齐明对导致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有效,而且可以被用来治疗药物敏感型和耐药性肺结核。
研究者从氯法齐明中设计、合成和测试了一种可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新型氯法齐明化合物,在对耐药性肺结核有疗效的同时克服了皮肤变色的副作用。
根据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数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例12万例,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450万,其中耐多药率为8.32%,广泛耐药率为0.68%。全球结核病药物研发联盟是一家非营利性的产品开发合作组织,致力于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