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记者姜德群 勿日汗)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为治理北方地区的沙漠大患开出了“中药方”,正在通过种植肉苁蓉等中药材防风固沙。
目前,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兰布和沙漠等中国著名的沙漠里都在人工种植肉苁蓉等沙漠药用经济植物。这些中药材在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的同时,还产生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肉苁蓉被称作“沙漠人参”,具有补肾润肠、延缓衰老的功效,主要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而梭梭适合生长在中国北方沙漠、荒漠干旱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治沙和固沙作用。
由于价值昂贵,野生肉苁蓉长期被地毯式掠夺性采挖,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和肆意砍伐,寄生肉苁蓉的梭梭林大量死亡,致使产量逐年下降,资源濒于枯竭。目前,中国野生肉苁蓉已不足过去的1%,每年产量不足500吨。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在沙漠里人工种植肉苁蓉。2002年中国“神舟”四号飞船将200克梭梭种子、98克肉苁蓉种子带入太空,返回地面后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进行了野外种植实验。
2004年,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获得成功。此后,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沙漠里大面积的肉苁蓉开始开花结果,沙漠生态治理也多了一种方法。
2006年,总投资210万美元、规划面积9000亩的肉苁蓉种植项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启动;2007年接种肉苁蓉技术在新疆第一条沙漠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大面积推广;2008年内蒙古在乌兰布和沙漠设立人工接种肉苁蓉10万亩基地;2009年巴丹吉林10万亩肉苁蓉栽培繁育基地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