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医疗机构内部中药制剂的管理
“目前院内制剂管理办法不符合我国中医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不能满足中医临床需要,实际上限制了中医制剂的使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姚乃礼提案建议,改进医疗机构内部中药制剂的管理。
姚乃礼委员说,中医医疗机构院内制剂是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也是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是中药新药研发的源泉。当前院内制剂的管理主要是参照了新药审批的要求,这对保证制剂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中药新药的评审基本上是参照了化学药审批的办法,不能全面反映中药的疗效特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虽然2005年有关部门对内部制剂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但中药制剂的审批和管理并无太大的改进。
姚乃礼说,中医药界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多年来从不同渠道进行了反映。中药院内制剂的管理急切需要一个能反映中药使用规律,符合中医用药特点的办法。吴仪副总理在今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和中药新药审批管理制度;切实改进对医疗机构的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对中药制剂的使用和发展”。
姚乃礼在提案中建议,制定专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管理办法,简化有关审批手续,降低审批费用,鼓励使用和研究发展院内制剂。对中药制剂的审批要依据中医药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考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允许医疗机构利用现代设备根据院内协定处方加工药品,或根据处方为病人代为加工中药制剂。对没有制剂设备的医疗机构,允许其委托具有制剂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工制剂。允许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对口支援单位之间使用。对已经经过评审由国家或省级中医药科研立项的科研项目,其科研中药制剂应允许其在科研观察单位异地使用。院内中药制剂应列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张东风)
进一步推进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抢救名老中医宝贵成果资源,培养更多优秀中医人才
姚乃礼说,目前,自解放前从医的中医药专家已是耄耋老人,且为数不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专家也已进入老龄阶段。他们经过几十年钻研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凝结了宝贵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中医,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医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研究、总结和传承他们的学术经验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和办法,2005年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局还将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研究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列入计划,予以支持。姚乃礼认为,这是发展中医学术的重要举措,是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做好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创新的具体体现。
姚乃礼建议从4个方面加强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一是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和办法,建立老中医经验继承的长效机制。二是稳定和规范老中医带徒管理办法。对徒弟条件、带徒方法和时间、出师考核、带徒经费、有关待遇等做出明确规定,由国家统一印发出师证书,并保证徒弟出师后在职称晋升和聘任时予以优先。三是建立老中医研究室。组织专人整理研究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并给予编制和经费保障。四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设立老中医继承的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做好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工作。如带徒弟、配助手、培养研究生、设立相关课题进行专项研究,整理著作等。奖励继承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老中医和继承人员。(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张东风)
尽快改善革命老区医疗卫生落后状况
革命老区自然条件较差,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许多地区至今仍未脱离贫困状态。有的地区虽然刚刚脱贫,但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姚乃礼提案建议,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老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尽快改善革命老区的医疗卫生落后状况。
姚乃礼去年曾随全国政协考察团赴江西革命老区考察脱贫开发情况,并了解了那里的医疗卫生状况。他看到,江西革命老区除部分地区实行新型合作医疗,情况有所改善外,大部分山区医疗卫生条件还十分落后。一些山村饮水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环境卫生很差,没有卫生室,农民群众就医看病问题还相当严重。
姚乃礼建议,国家应将革命老区优先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对其中的困难地区或困难家庭,农民缴纳的部分应由国家或省级财政承担,尽可能减少老区农民的负担。由中央财政设立老区医疗卫生专项建设资金,支持老区医疗卫生建设。有计划分阶段建设好革命老区县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姚乃礼还建议,对革命老区的县级医院实行城市对口支援制度。统筹安排,由京津沪等发达地区城市大医院支援老区医院,从人员培养、业务指导、科研协作、医疗设备等方面支持老区。派遣医务人员到县级或乡镇医院指导工作,组织医疗队定期到革命老区巡回医疗,送医送药到农村,帮助解决老区人民的就医问题。(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