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姓中”,是近年来中医界一直在强调的一个问题。从卫生部部长到全国的名老中医都曾反复告诫过。应该说强调中医院“姓中”,是对中医院发展方向的基本规定,也是一个事关中医事业生存发展的大问题。那么,强调中医院“姓中”的本质意义何在?“姓中”的标准又是什么?其中有三个基本点需要清楚把握。
“姓中”不是排斥西医
强调中医院“姓中”,主要是基于某些中医院“西化”现象而提出的。所以,强调中医院“姓中”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防止中医院“西化”。何谓“西化”?从本质上说,就是临床思维的西医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诊断、治疗上的西医化。具体表现就是“对症治疗”和“中药西用”。也就是说,临床诊治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西化”还有另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中医院开设西医科室,从诊断到治疗完全照搬西医模式。曾经有一个权威统计表明,某些被调查统计的中医院开出的西药比中药还多,甚至医院的主要利润来自西医科室的收入。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发展上的短视,这种“西化”现象在某些中医院表现确实比较突出。如此让“西化”现象在中医院蔓延,给中医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低估的。
“姓中”,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中医院发展的明确定位,中医院发展不能因为市场的激烈竞争而迷失了方向,走向“西化”。中医院只有“姓中”,才能突出中医特色,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走“西化”的路,结果只能是被动地跟在西医院的后边跑,最后被人家甩掉,被市场淘汰。
中医院“姓中”、西医院“姓西”,这是医学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需求使然。所以,只有按照自己的路去走,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发展,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特色优势,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不断赢得和开拓自己的市场。
那么,中医院“姓中”是不是就意味着走“纯中医”的路子?是不是就要与西医彻底划清界限?
我们说,中医院“姓中”并不意味着对西医的排斥,相反,为了确保中医院能更好地“姓中”,有时需要西医的大力支持。客观地说,在对疾病的微观认识上,西医比中医有明显的优势,当我们在证候水平上对疾病不能准确把握的时候,借助西医的知识、方法和现代化手段来解决疾病认识上的困难,使我们的整体观水平更深入一些,辨证论治更准确、更有效一些,这对中医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
还有一种情况,在许多疾病的治疗进程中,由于疾病的发展阶段不同,有时中医治疗优势的发挥需要在西医的治疗基础上进行,或者与西医治疗配合进行。也就是说,中医的优势有时是需要西医的铺垫和支持才能得到发挥的。
所以,我们在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发展中医为目的的前提下,临床上合理地借鉴和运用西医的东西为中医所用,应该是一种科学的临床选择。如果将中医院“姓中”视为就是走“纯中医”发展的路子,就是不能与西医有任何“来往”,不然就是“西化”,这种认识恐怕是与中医开放发展的思路相悖的。作为医学大家庭的两种医学流派,尽管其思维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学科相近性上,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医与西医之间当是最密切的,共同性的东西也是最多的,所以从科学发展规律上看中西医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当是极其自然的。硬将中西医隔离开来,人为地断绝两者的交流,中医的发展必然走向封闭和保守。
“姓中”不是回归传统
强调中医院“姓中”,从表面上看是为了防止“西化”,但其本质意义应该说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因为防止“西化”,就是为了使中医发展能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使中医院发展有一个更好的环境。所以说,强调中医院“姓中”,发展才是最根本的。因此,在对中医院“姓中”的理解上,要深刻认识它的本质意图,绝不应当认为“姓中”是对传统中医的回归。
现在有一种认识值得注意,即认为中医院“姓中”就是要将中医还原到过去的发展模式,甚至把中医院一些必要的现代化诊疗仪器和设备都统统视为“西化”。这是一种极其片面的认识。不客气地说,主张回归过去的发展模式实际是一种倒退。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医院“西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主要是临床思维上的问题,中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是现代社会的需求,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与“西化”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现代化的医院设施和管理为中医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给中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巨大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应当蕴含着先进的物质条件对科学发展的支撑和推动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样,中医的实践水平也决定着理论发展乃至于整个中医发展的水平。在中医院发展的初始阶段,临床实践主要的依靠和凭借就是“三根指头一个枕头”,毫无现代仪器、设备可言,在这种落后基础上从事的中医实践活动,由于实践水平不高,很难为中医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的。随着整个医学的发展,中医院根据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逐渐强化包括诊疗仪器在内的现代化设施的建设,由此带动了整个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可以说,现代中医院医疗体系的完善程度和防治水平是过去不能相比的。如果把现代中医院回归到过去的发展模式,将意味着什么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医院“姓中”,需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需要坚持中医的思维模式,也同样需要现代化仪器和设备的支持。虽然中医离现代化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是现代化作为中医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标志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了中医的快速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中医的实践水平。现代“四诊”凭借现代影像学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其观察水平正在由宏观层次走向微观层次,它将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将使辨证论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中医提供了先进的实践条件,也必然有力地提高中医的实践水平,随之带来的将是中医大幅度的发展。有了科学的翅膀,中医一定会飞得更快更高。
“姓中”就是坚持中医的主体地位不变
中医院“西化”给中医带来的根本影响,就是改变了中医在中医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由于主体地位的改变,即便是中医院得到一时的发展,受益的对象也不会是中医。所以,从内在逻辑上看,中医院“姓中”,首先强调的是中医在中医院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中医发展的基本前提。同时,有了中医的主体地位,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与西医的关系。那就是在中医院的发展中只要中医的主体地位不变,无论与西医如何“来往”,受益的一定是中医。这应当是我们判断中医院是不是“姓中”和是否“西化”的标准之一。
现在有些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但医院发展却轰轰烈烈,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可以肯定,如果中医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护,中医临床就得不到真正的发展,长此以往,中医就必然走向萎缩,即使是医院发展不衰,因为依靠的不是中医,发展的不是中医,作为“中医院”终将会名存实亡。所以,靠“西化”兴盛的中医院,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重新确立中医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才是惟一正确的发展方向。
概言之,中医院“姓中”,不是排斥西医,更不是回归传统,而是要坚持中医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不变。这便是中医院“姓中”的根本意义所在。(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 皋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