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与振兴东北和谐发展学生奶莫因个别事件叫停

时间
2004-03-25

据中国食品报讯“现在学生普遍不吃早餐,家长着急,却束手无策。空着肚子上学,第一节课还行,第二节五脏六腑打架,哪还有心思听课。午休一上饭桌,便狼吞虎咽吃起来。暴饮暴食,影响健康。自从豆奶计划开始,早晨喝上一杯,身体强壮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家长变反对为支持,说这项计划好。”

这段文字出自吉林伊通县第四小学王振权同学的一篇作文。可惜,本学期开学后,王振权喝不到学生豆奶了。一起松原事件,把国家“学生豆奶计划”送上十字路口,危机降临。

为争取继续实施“学生豆奶计划”,并借此契机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近日,吉林省11家定点企业自发举办座谈会,有关农业与食品专家到会,参与讨论。

松原事件给豆奶计划罩上迷雾

“学生豆奶计划”几经调研,于2000年9月首先在东北试点。每一阶段,国家拿出1亿元补贴学生,支持试点。计划的目的是要从孩子抓起,提高民族素质,拉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振兴三省经济。

去年12月4日,吉林省松原市3所学校100余名学生出现头晕、发烧、四肢无力症状。家长反映是因食用了豆奶饼干所致。据松原市医院劲院长诊断是食物中毒。松原市卫生局委托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对豆奶饼干及原料,进行了170余项化验,却未发现有毒物质。用小白鼠作毒理实验,未见中毒体征。鉴定结论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用松原市华阳实业公司标识为12月1日的豆奶饼干引起的。

松原事件发生不久,国内有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对豆奶计划及计划组织者提出质疑。家长心存疑虑,组织者感到了压力。目前,计划在吉林虽然没有明确终止,但事实上出现了停顿,大部分定点企业停产,绝大多数学生喝不到豆奶,国家“学生豆奶计划”有夭折的可能。

中毒事件不应归罪于豆奶计划

豆奶计划实施3年来,历经几次阵痛。先是吉化中毒事件,接着海城中毒事件。业内知情人士因此为国家“学生豆奶计划”鸣不平。这是因为,两起事件起因都是“学生豆奶计划”非定点企业产品进入了非定点学校,错本不在“学生豆奶计划”。为此,吉林省食品学会副会长高天舜讲,不能硬把不相干的事混到一起,有关方面和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尽快向社会澄清事实。

座谈会上,食品微生物专家陈子丹的观点是,原因未知,就应该立项研究,彻底查明白。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科技顾问陈光熹讲,有企业、地方和国家标准,豆奶质量是可控的。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洪斌认为,定点企业在资格确定前,卫生部门已多次检查,农业部门也多次组织专家评审,应该是放心的。国家大豆研究与推广中心研究员隋少奇认为,普及大豆食品科普知识,十分必要。

与会者认为,处理原则应该是哪个企业产品出了问题,由哪个企业负责;谁把孩子喝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一人得病不能人人吃药。”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表示,国家“学生豆奶计划”不能叫停。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胡耀辉谈到,吉林是我国学生豆奶发源地,国内好多地方用吉林豆奶或生产技术,吉林应理直气壮地把产业做大。

渴望参与振兴老工业基地行动

专家们认为,吉林省这个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一是要把农副产品加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二是工业企业要进行体制调整。基于这种认识,实施学生豆奶计划与振兴老工业基地是紧密合拍的。此外,解决“三农”问题,直接挂钩的是大豆。国家和省里都应扶持像学生豆奶这样拉动当地大豆生产的产业,以帮助农民增收、脱贫。

事实上,吉林学生豆奶计划定点企业已提前介入了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

试点3年来,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不同程度改善,培育了市场;增加10万亩大豆与玉米的轮作面积,带动6万户种植大豆,农民每年直接增收超过1000万元;民营资本投入4.78亿元,救活了11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解决近万名下岗职工。

仅在松原事件前不久,不少定点企业为进一步确保学生豆奶的安全,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又追加了投入,总共近7000万元。其中吉林省通榆县红牛乳业公司增加500万元,吉林省吉禾豆品科技开发集团增加1721万元。

1月5日,11户定点企业老总联合上书省领导,希望在吉林继续实施豆奶计划,并以此参与振兴老工业基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