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洗牌年?榕城首家平价药店50万元悄然易主

时间
2004-02-09

据中国医药报讯 对于榕城首家平价药店——健泉大药房来说,2004年的到来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岁月变迁。记者于近日获悉,健泉大药房已在年初悄然易主。

从表面上看,这家位于福州1路公交车西门终点站斜对面的药店与往常没有任何异样,营业照常,店名也没有丝毫更改,只是它的主人已不再是原来的老板张涌泉。接手的投资者是一位姓宋的三明人,转让价格为50万元。有关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据了解,健泉大药房转让的消息在去年6月份就曾传出,当时传言惠好总经理翁嘉兴有意接手,结果却没有下文。近日翁嘉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确有此事,“不过接触几次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翁虽未透露谈判破裂的具体原因,但有消息说这和双方在转让价格上存在分歧不无关系。此外,健泉新任经理宋维信与健泉大药房之间的渊源决定了此次转让的最终结果。采访中记者得知,宋维信曾是健泉大药房的门店执行经理,又是接手药店的出资者的亲戚。此次转让也是他穿针引线,一手撮合的。宋维信认为彼此信任也使此次转让得以顺利进行。

至于健泉大药房未来的发展方向,宋维信表示将把经营重点从普药转向处方药。“以处方药做出特色,打出品牌。”宋维信希望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处方药的销售量能够占到总销售额的50%。

调查——张涌泉退出说明什么

作为健泉大药房的创建人,张涌泉曾在接受各家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出对平价药店前景的看好。同样,对于健泉大药房今后的发展,张也是信心十足。那么这家曾于2002年9月16日开业、并号称是榕城首家平价药店的健泉大药房缘何易手他人呢?

除了经营不善、生意不好之外还能有什么原因呢?有钱赚谁愿意转让?这是业内人士的普遍看法。不过,据说张涌泉本人始终不认为自己是因为亏本而退出。

针对一些药店相继关门的事件,榕参大药店的总经理聂丽珠认为,专业性不够、宣传力度不足、盲目扩大营业面积是导致一些药店生存危机的三大原因。

医药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不懂医药行业深浅的外行人士一旦染指,就很可能因为专业化不够而遭遇“滑铁卢”。另外,也有一些人指出,付出与回报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可能浇灭投资热情,毕竟如今的医药零售业已经告别“暴利”时代。

其次,在聂丽珠看来,没有借首家平价药店之名扩大宣传是张涌泉在经营上的失策。出于“枪打出头鸟”的顾虑,张涌泉在最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平价”二字遮遮掩掩,很多记者去采访他,他都不敢直截了当地打出平价的旗号,始终无法在榕城老百姓心中留下太深的印象。

另外,健泉大药房于2003年1月11日把最初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扩大到现在的近千平方米,也导致了他人对张涌泉经营方针的质疑。面积扩大了,成本相应增加,客流量却不一定达到预计的目标。不过宋维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不会削减现有的营业面积。“对于主打普药的平价药店来说面积过大可能不合适,不过随着健泉处方药市场的开拓,只可能扩大营业面积而不可能减少。”

观察——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说健泉大药房易主还不是那么引人注目的话,那么1月5日康复药店“猝然身亡”多多少少在榕城零售业引起一阵躁动。2004年1月5日,位于福州达明路与鼓西路交叉路口的康复药店突然关门,10日上午10时许,七八十名药品供货商代表把康复药店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据宋维信说,仅仅是去年4月份关门的药店就有十来家,但都没有在业界引起太大的反响,不过这次的情况却有点不同,健泉是榕城首家平价药店,面积近千平方米,而康复药店经营面积也在800平方米左右。论规模名气都不是先前倒闭的那些小药店可以比拟的。发生在两者身上的事件再次让人把“洗牌年”、“关门年”与2004年联系在一起。

福建省药监局有关资料表明,从2002年4月6日福建零售药店审批宣布“解冻”起,“暴利”的诱惑使榕城零售药店骤然增加。据统计,至2003年底,榕城零售药店已近900家。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榕城零售药业竞争的惨烈状况。据了解,三九医药连锁店本有意于2003年进军榕城药品零售市场,不过在了解市场行情后,不得不放弃这一念头。

“一将功成万骨枯”,健泉的易主,康复的关门,也许仅仅只是榕城平价药店分化的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