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实施第一天:京城超市查访

时间
2004-01-06

北京小白羊门头沟区某分店食品销售人员未戴口罩、手套

北京小白羊超市石景山区某分店出售的糖葫芦未加防尘设施 据中国医药报讯 本报“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特刊”第三版曾于2003年10月13日刊登《散装食品即将规范》一文,分析了当时我国散装食品卫生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文中还提到,卫生部制定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应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规范落实得如何呢?本报记者就此对北京市场进行了调查。

2004年1月1日上午11∶00,小白羊连锁超市西郊某分店。

花生米、开花豆、炒栗子等散装食品直接放在柜台上的托盘里,没有任何遮盖,售货员戴着帽子,但没有戴口罩和手套。豆腐干、豆腐丝等都放在玻璃柜里,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有防尘材料遮盖,设置隔离设施以确保食品不能被消费者直接触及”的规定。《规范》规定,销售直接入口的食品,销售人员要戴帽子、口罩、手套,而这里买豆制品的售货员都只是戴了帽子和口罩,没有戴手套,其中一名小伙子虽然戴了口罩,但是,却戴在了下巴上。卖酱菜处摆着十几个瓷坛子,里面装着各种酱菜,坛子上面盖着透明的塑料盖子。记者问旁边的售货员,买酱菜是否自己拿,得到的回答是:自己取了装在塑料袋里,然后去收款处交钱。锅巴之类的食品装在有盖子的桶里,但与顾客活动区域没有隔离设施。

记者询问店内一位姓胡的负责人,是否知道卫生部出台的《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该负责人说“好像知道”,语气显得有些迟疑。当记者掏出打印的《规范》条文,把最后一条(该条规定:“本规范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给她看时,她说,这个《规范》已经下发了,店里已经在按照总店的统一要求做。当记者指出该店存在一些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时,她表示,将把这一问题“向上反映”,并愿意接受批评和提意见。

1月1日下午13∶00,小白羊连锁超市石景山某分店。

卖拌豆腐丝、拌杏仁、糖蒜等凉菜的柜台与卖酱牛肉等熟肉制品的柜台相邻,都有玻璃罩,有顾客来买时,由售货员从柜台里拿出来。售货员戴着帽子,但是没有戴口罩和手套。卖酱菜的地方与顾客活动区域之间没有隔离设施。

卖果脯、烤鱼片、开心果等小食品的区域,记者看到,这些食品都装在戴透明盖子的木桶里,两名既没戴帽子也没戴口罩和手套的售货员正在用小塑料袋进行分装,一个装着山楂干的木桶盖子掀开着,但是旁边没有售货员。这些并排摆放的木桶,有的装着直接入口的小食品,有的装着绿豆等杂粮。(《规范》规定:经营者要按照生熟分开的原则设定散装食品销售区域。生、熟食品销售地点要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在同一区域内销售……)

在糕点销售区,记者观察到,三层架子上摆放着托盘,托盘里面码放着各种糕点,一张薄薄的塑料薄膜盖在最上面一层的糕点上,并垂下来,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轻轻飘动。站在旁边的几名售货员戴着帽子和口罩,没有戴手套,有一名售货员的口罩戴在了鼻子下面。

记者来到超市的店长办公室,正巧,当地卫生监督所的人员正在屋里与店长梁女士交谈。卫生监督所的陈先生对记者说,他们前一天就在进行检查,这天上午又检查了几家超市,重点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总体上看,各超市还是比较规范的,比如凉菜销售,基本做到了专人、专室、专工具、专冷藏、专消毒。一些小店,尤其是偏僻地点的小店,可能还做不到,一旦发现就要纠正,严重的要进行处罚。

当记者指出在店内看到的与《规范》不符的各种情况时,梁店长说,《规范》已经下发到店里,他们也已经对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安排。但是,一些规定不符合消费者的习惯。她说,比如在“非典”流行期间,所有食品都打包销售,但是有的消费者不喜欢。此外,有的规定在实施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售货员戴上口罩以后,说话消费者听不清。所以,要想真正完全做到《规范》的要求,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卫生监督所的陈先生对此表示认同和理解,他举例说,一些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即使盖子是透明的,也总是想把盖子掀开看看,总想自己亲手挑选,散装食品一旦进行了包装,就不好卖。比如散装的汤圆,有的消费者就要自己一个一个地拿,售货员如果制止,消费者常常会不高兴。

最后,梁店长表示:“今后要按法规去办,尽可能去规范、完善自己。”陈先生说:“还是应该按法律规范做,否则国家永远进步不了,要由不习惯到习惯。”

1月1日下午15∶30,北京稻香村食品店某分店。

香蕉干、红枣干、菠萝干、蜜杏等食品放在柜台上面的托盘里,上面盖着的塑料薄膜掀开了一半,购物的消费者挤在柜台前,食品与消费者之间没有任何隔离设施。糕点没有放在靠近通道的柜台上,而是放在里面靠墙的柜台里,消费者触及不到。销售熟肉、熟的豆制品的柜台有玻璃罩。

这些柜台里的售货员都只戴着帽子,没有戴口罩和手套,他们都是用手套着塑料袋给消费者取食品。

1月1日中午11点左右,南三环外的中铁联合购物中心。

该店的食品销售区在地下一层,记者看到,糕点码放得整整齐齐,且覆盖了一层塑料薄膜。转过糕点柜台,又看到盛放休闲食品的一排木桶,上面都有透明的盖子覆盖。然而就在木桶旁边的台子上,一些果丹皮、糖果等小食品却没有任何覆盖物或包装,裸露摆放着。果脯、鱼干等食品也都没有遮盖。在楼梯旁边,来自内蒙古的奶酪类食品则装在一排有盖子的透明小柜子里,看着很是赏心悦目。

记者在旁边观察了一下,发现顾客对食品没有加盖未提出异议,也没有人对包装覆盖良好的食品表现出特别的喜爱。

1月1日晚6点,蒲黄榆小区的亿客隆万事吉超市。

在熟食和糕点柜台,所有没有包装的食品都装在干净透明的玻璃柜子里,顾客需要什么,营业员就把塑料袋翻转过来套在手上去拿,未直接接触食品,但营业员未戴口罩。放在柜台外的食品则都用塑料袋包装得很严密,放酱菜的盆子上也盖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盖子。糖果类食品大多有包装,没有包装的则装在透明小柜子里,上面用一张塑料薄膜覆盖。除了一个装榛子的小柜子没有盖好,其他的都盖得很仔细。

1月1日上午8∶30,燕沙望京购物超市。

毫无遮掩的散装食品豌豆脆散落在货架上,还有只用薄薄透明塑料布盖着的怪味豆及糕点。当记者问及售货员味道如何时,售货员对记者说:“您可以随便品尝。”当记者问及这样随意品尝是否卫生时,售货员没有答理记者。售货员没有戴帽子、手套、口罩。

1月1日上午10∶00,西郊半壁店的超市发超市。

散装油炸食品的玻璃罩内外,都堆放着大量的油炸食品。玻璃罩上托盘内的所有油炸食品都暴露着,让顾客随意挑拣。

1月1日下午13∶00,海淀区田村路美廉美超市。

散装小食品专卖区,山楂卷、山楂片、蜜枣、话梅…都用竹桶分装着,上面盖着塑料盖,顾客自己随意挑拣,记者没有看到有专门的销售人员管理。

1月1日上午9∶40,物美丰台北路便利店。

出售肉类产品的生食区与现场制作各种面食的主食厨房几乎是连在一起的,中间没有空间隔开,也无任何遮挡物。在熟食区,记者要求看一下散装香肠制品,售货员便用一双筷子夹起了一段儿香肠,那双筷子上面布满了油垢和污点。在摆放香肠的容器表面没有找到生产者的详细地址及食用方法。在出售凉皮的柜台旁边,紧挨着一个垃圾桶。食品区只有少量售货员戴了帽子,仅一半人戴着一次性口罩。从口罩的外观看比较破旧,不像是当天新换的,且大部分人都将其鼻孔露于口罩之外。当记者问起店员是否知道从今年1月1日实施《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时,店员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看着记者,半天没有任何反应。不知是根本没听懂问题,还是对这个问题非常的不屑。

1月1日下午13∶00,北太平庄美廉美超市。

食品区员工基本上都戴了帽子、口罩和手套,不过还是有个别的员工将鼻孔露于罩外。生、熟食品售卖区域基本上是分开的,大部分的散装食品都用玻璃盖或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盖着。但是,瓜子、花生等干果类食品没有遮盖,更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1月1日下午15∶00,华堂商场丰台店。

许多的散卖食品原本有一层塑料薄膜遮盖的,但因为顾客较多,售货员干脆把那层遮盖物完全掀开。一直到记者离开这家超市,也没看见那个塑料薄膜被重新盖上。在卖熟食的柜台,售货员用电饭锅将食物边煮边卖,而没将锅盖盖上。散装食品销售区没有“禁止消费者触摸”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