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军":我国知名白酒企业品牌运作出现重大转型

时间
2004-10-20

据新华社电(记者田刚 朱彬)近期,我国知名白酒企业的品牌运作思路和模式出现重大转型。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全兴等为代表,白酒巨头不约而同对旗下品牌体系进行“裁军”。知名白酒品牌运作正由“联合社会力量、利用无形资产、形成品牌群体、占领细分市场”转向“自己运作、减少品牌、提升档次、做大做强”。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国白酒行业处于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拼命抢占市场的竞争中,一套扩张性极强的品牌运作模式逐步成型。这套模式的做法是:名酒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针对特定地区、特定行业或特定消费者群体,利用无形资产延伸开发系列品牌,形成品牌“集团军”,各司其职占领市场。为减少市场推广投入,实现低成本市场扩张,多数子品牌都是与酒类销售商合作开发,有的品牌干脆实行贴牌买断。名酒企业对各子品牌实行目标管理,如果一个品牌在规定年限内达不到预定销售收入和利润,将被无情砍掉。

五粮液集团以率先成功实施多品牌战略而著称。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五粮液只有“五粮液”和“尖庄”两个品牌,前者价格300多元,后者不到10元,品牌结构畸形,缺乏中间力量。通过多品牌战略,五粮液针对不同消费层次与市场地域,成功地推出了一系列新品牌,如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神等全国性品牌,浏阳河、金六福、蜀粮醇、京酒、圣酒等地方性品牌,使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白酒品牌一度达60多个,以“五粮液”为核心,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品牌“集团军”,实现了连续10多年的飞速扩张。五粮液集团白酒产销量突破20万吨,产量和利税多年稳居中国白酒行业“龙头老大”。

其他名酒企业情况大体相同。如泸州老窖集团开发了泸州老窖窖酒、泸州老窖三开酒、泸州老窖醇酒等几十个子品牌;郎酒集团衍生开发出的子品牌也达几十个,如喜郎喜、健郎健、福郎福等白酒品牌。到90年代未,中国多数知名白酒企业都组建了自己的品牌“集团军”。在多品牌的拉动下,名酒企业产销量实现了飞跃,很多企业产销量从几千吨飚升至几万吨乃至十几万吨。

然而,“集团军”式的品牌战略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也为名酒企业埋下了重重隐患。第一,名酒的无形资产被稀释,拳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所削弱。这个问题在白酒市场供不应求、企业跑马圈地的时候不明显,一旦市场饱合竞争加剧就体现出来。2000年,泸州老窖的子品牌和其它衍生品牌达近百个,引发自相争夺,造成品牌众多广种薄收,单个品牌盈利能力下降。很多衍生品牌在包装风格上与泸州老窖特曲相似,并在本身品牌之前冠以“泸州老窖”字样,削弱了主打品牌“泸州老窖特曲”的市场。

第二,品牌发展过多,消费者真假难辨,给品牌违规操作以可乘之机。在五粮液集团下属的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品牌“集团军”的同时,另一个标有“五粮液酿造”的白酒品牌群体也悄然形成。五粮液集团下属的另一家子公司五粮液集团服务公司(简称服务公司)通过与多家企业签订酒类生产销售许可合同、联营合同、产销协议、委托加工生产合同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白酒生产销售。它们生产的白酒也以各种形式标上“五粮液”字样,直接与股份公司旗下的品牌抢夺市场,相互无序竞争。五粮液系列品牌的经销商纷纷呼吁五粮液集团出面约束旗下品牌。据有关人士透露,服务公司旗下的白酒品牌最多时达37种,直到2003年才进行彻底清理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