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晨报讯 近日,全球知名制药企业美国默沙东公司调查发现,该公司研制的药物“万络”在连续服用18个月后会增加病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为此,默沙东公司宣布将其召回。由于药品发现问题后,往往已经“入肚”,因此在国外药品召回后往往伴随着索赔要求,那么对于服用过“万络”的200万中国患者来说——
药厂驻京办 不会回避索赔问题
据美国某媒体报道,默沙东公司本月1日起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紧急回收治疗关节炎药物“万络”的消息公布后,美国某州有近20万该药使用者准备联合对默沙东公司提起诉讼。如果索赔成功,默沙东无疑将承担巨大损失。
虽然还没有得到总公司有关索赔的“政策”,但默沙东公司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安立红女士的态度非常明朗:“如果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一定承担。”
对美国有近20万人要求索赔一事,安女士说:“美国的情况还不太了解,需要与总公司沟通”。对于“如果出现集体索赔”的猜测,安女士表示“公司不回避‘万络’索赔问题,但无法对种种猜测进行答复。”
虽然没有回避问题,但是安女士仍对中国可能出现索赔情况表示怀疑。据她分析,“万络”2001年才进入中国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又是非处方药,因此在中国服用“万络”的人不会太多。再者,连续18个月时间服用一种药的情况也很少见。基于这两点,安女士认为,“因服‘万络’出问题的人应该不多。”
国内一服用者 打算索赔5万元
根据药监部门提供的数据,自2001年在我国上市以来,约200万患者服用过“万络”。而且已经有“万络”的使用者开始要求索赔。
据媒体报道,居住在重庆杨家坪的杨女士认为“万络”对自己身体有危害,准备要求索赔。杨女士还希望重庆所有的“万络”消费者结成联盟,共同索赔。杨女士介绍,2002年元旦,因关节长期疼痛,开始服用由默沙东公司生产制造的被称为王牌风湿药的“万络”。服用该药后,她感觉精神一天不如一天,全身乏力。一个星期后,杨女士前往西南医院做骨穿,诊断结果是粒子成熟生阻。医生的解释让全家人吓了一跳,因为这是白血病的前兆。医生让杨女士立即停止服用“万络”,并用生血安等药物加以治疗。2个星期后复查,杨女士的血液恢复了正常。但此后杨女士的免疫力却下降了许多,而且一服用消炎药,就头晕眼花。
两年来她一直保留着该药和诊断书。10月5日,杨女士得知默沙东公司回收治疗关节炎药物“万络”的消息后,她认为自己的怀疑得到了证实。杨女士表示,由于不能服用消炎药,大大限制了自己用药制病。两年来,她饱受尿路感染的折磨。她决定向默沙东公司索赔5万元。同时,她还希望,重庆所有的“万络”消费者结成一个索赔联盟。
律师分析“问题药”索赔比较难
受害者取证难
对“万络”进行索赔,“如果在美国打官司,胜诉的把握性非常大”,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胜富告诉记者。但在中国情况就比较复杂,至少需要三方面证据。
首先,须证明自己是服用者。张律师说:“‘万络’是非处方药。很多患者不是通过医院开处方购买,而是自己购买。由于大多数人的凭证意识不强,没有保存发票单据的习惯。很难拿出购药发票,因此很难说自己的问题是‘万络’导致。”
其次,须证明药品有害。张律师说,虽然美国研究机构已经证实,连续服用“万络”可能增加心血管病的几率。但是,由于中国与美国的证据不是彼此认可,所以还必须有中国相关机构的证实才可以充当法律证据。对于这个问题,曾经做了10年的内科主治医师的张律师认为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最后,须证明自己受害。对此,张律师认为相对容易。默沙东公司在召回“万络”时已经把问题说得很清楚了。因此,只要有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就可以了。
无召回制度撑腰
由于我国没有药品召回制度,使得患者在通过法律索赔的过程中只能寻找其他法律支持。张胜富律师感慨,有些企业甚至利用中国没有药品召回法规,推卸责任。据悉,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到的报告,绝大多数都来自医院,而接到企业报告的并不多。仅以报告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的北京市为例,据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在去年本市的5900多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5700多份都是出自医疗卫生机构,药厂药店报告不足200份。目前北京有上千家零售药店,270多家药品生产厂家,而向药品监管部门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厂商却总共不过十几家。而在国外,医院与药品生产、零售企业报告的比例一般是对半。
记者了解到,虽然我国对“问题药品”管理有一些规定。例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药店和生产厂家不能只是退换了事,而是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但是,专家认为这与药品召回制度还有很大差距。正是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受害者索赔困难重重。
张胜富律师表示,默沙东之所以冒着高额索赔的危险召回“万络”,一方面是出于对患者负责和企业的信誉,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主动召回,默沙东为此付出的代价更大。而且案件性质很可能变为刑事案件。”正是由于中国没有正式的药品召回制度,中国企业有问题后采取隐瞒问题的可能性加大。有些企业索性拒绝索赔也就不足为怪了。
专家观点:不知用错药 何谈去索赔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主任陈晓光告诉记者,药品的副作用在上市后3至5年后被发现,在药学上并不罕见。“有些药的副作用在动物试验、临床试验阶段表现不出来,特别是需要长期服用的药品,在上市之后才发现问题有时是无法避免的。”
根据陈主任的分析,中国并非没有该召回的药品,“而是发现问题后的一般做法是医药系统内通报,然后医生将之弃用淘汰。”“因为没有对公众说明,因此有些人还继续使用某种‘问题药’的情况难以避免。”陈主任说。
据了解,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很多常见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不是先找医生诊治,而是直接到药店自行买药治疗,用“错药”问题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由于我国尚无药品召回制度,很多人虽用“错药”却仍蒙在鼓里,更谈不上索赔。
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体
管理法规上的缺失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损害的不仅仅是个体消费者的利益。
人大营销教研室李先国主任说,在同类问题产品上,一些外国生产企业对中国人的赔偿就与有召回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某种程度上说是钻中国法律的空子。”
“不但外国人会钻空子,中国企业也会漠视消费者的利益。”史教授告诉记者,中国某著名制药厂的某一产品在检验中被发现有损害病人身体的物质,该企业根本没有悔过表现,“甚至于一声道歉的话都没说。”
相关链接:
“万络”将不再生产
9月30日,默沙东调查发现,该公司研制的治疗关节炎和急性疼痛的药物“万络”,如果连续服用18个月会增加病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为广大患者考虑,厂家默沙东公司宣布召回“万络”。同时,默沙东公司表示,“万络”回收后将会在全球市场上永远消失,不再生产。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震动。
美国默沙东公司主席及首席执行官高万霆先生说:“我们采取此行动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最符合病人的利益,尽管我们相信只要在处方资料中增加这些新数据,‘万络’是完全有可能继续在市场上销售。基于市场上仍有其他的治疗选择,并考虑到以上研究数据引发的问题,我们认为主动撤回是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