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一切有关奥运的话题都引人关注。作为奥运会的运动员服务和公共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食品安全工作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确保北京奥运的食品安全,我国已采取相关措施,包括:制定完善的奥运食品安全技术规范,制定一系列奥运食品的安全包装、储运和适用原则,制定并实施奥运食品方案的安全监控、建立奥运食品安全监控数据库,并对监控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源头到奥运村的全程监控。
为了实现奥运食品安全工作保障到位,并满足世界各国宾客饱尝中华美食的要求,工商部门承担了重要的职责。
2007年8月8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从这天开始,北京市举办了39场“好运北京”体育赛事,为全面测试检验2008年第29届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探索和积累了相关经验。
北京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说,每项体育测试赛前,各区县都制定和部署了场馆外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确定保障工作日程和具体任务,明确各部门责任人和重点工作部位、区域责任人。赛事期间,各单位在一级监控区域内实行食品安全24小时监控。与此同时,北京市还加强了对比赛场馆、签约饭店周边及交通沿线食品安全工作的整顿和规范,积极开展食品质量的监测、抽测工作,对重点区域实施台账管理。
据了解,北京奥运食品经过“好运北京”赛事的检验,被证明安全可靠,已经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充分肯定。
今年是落实好各项奥运保障工作的关键之年,如何使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也得到金牌,北京市工商部门采取了大量切实有效的措施。
据了解,北京市提前两年就已启动奥运食品生产基地从运输到出厂加工全过程监控体系。该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辅助资料、日常监管、物流监管、地理信息等10个模块,是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等奥运赛区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和开展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的统一平台,以及奥运食品供应企业开展自检、执法部门开展监督检查的数据交换中心,正为2008年奥运会积累赛前监控数据。
北京市还建立了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全市范围内追溯数据的管理、食品召回、监测预警、决策分析。数据管理中心通过互联网与各个子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GPS、GIS、RFID电子标签等技术实现对奥运食品的追溯。
10大类345个品种的奥运食品安全主体标准已经制定,还制定了与奥运会食品安全相关联的《包装、贮运执行标准和适用原则》、《食品动物饲养用药管理规范》等标准。
也就是说,所有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都将记录在案,当运动员在奥运村选取食物时,他就餐的胸卡就会自动将这种食物读入。如果发现有问题,从人员出动、进行检测、确定结果、再到通知经营者将食品下架的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而且这些环节的每一步都会有详细记录。
除了做好开展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北京市在赛前监控方面也开展了3个方面的准备。
对奥运食品和奥运餐饮供应企业进行备案。对涉及奥运的10大类345种食品进行了逐一备案,并按照奥运食品安全标准开展监控,共检测样本6800个。将检测结果及时录入奥运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形成奥运食品安全监控数据库,并对检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将13家奥运食品供应商、赞助商及奥组委第一批认定的奥运供应基地、加工企业、配送企业的基本情况、供应品种和供应能力进行了备案。
制定实施奥运食品安全监控方案。针对奥运食品供应商、赞助商、定点供应企业制定了专门的《奥运餐饮备选供应基地和备选供应企业赛前监控方案》。按照部门分工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备案监管、属地日常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监督抽查和企业自检等监控措施,对企业从生产源头、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到供货的全过程,以及奥运食品、包装材料、原辅料等符合安全质量要求的情况进行持续监控。
构建奥运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由奥运食品供应单位自检体系、奥运场馆内及周边快速检测体系、奥运场馆内外的实验室检测体系构成,按食品检测类别和检测能力分为两个级别,承担奥运食品检测及前沿检测技术的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