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治未病”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时间
2008-10-28

理念深入人心 实践日益规范

从10月25日~26日在上海举办的“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完成肝癌、肝硬化等7种肝胆“易发疾病”的个体人健康状况辨识规范,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45家,遍及17个省区,“治未病”理念付诸社会实践有了操作平台,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有望今年年底出台。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论坛会上说,“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又前沿的命题,“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10个月以来取得了新进展,“治未病”预防保健的服务人群不断增加,相关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KY3H模式(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模块,中医药行业科技专项关于体质、脏腑相关易发疾病防治研究的课题,创新性地提出个体人健康状态分类框架,并采用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提出KY3H个体人健康状况规范,制定了肝癌等7种疾病个体人健康状态规范,为规范开展“治未病”服务提供了有效方法。

“认真开展‘治未病’服务,不要简单把有关技术方法等同于‘治未病’服务,不可以将‘治未病’的理念泛化,从而导致庸俗化。”王国强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高起点、创新服务模式、注重服务规范、丰富服务技术产品、及时总结评估等六方面,对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认为,办好讲坛对有效规范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有重要促进作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去年开始组织实施“治未病”试点工作,今年1月举办了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并启动“治未病”健康工程。为推广运用科研成果,提高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普及率,不久前出台了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规划将连续举办高峰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坛,论坛体现高层次,讲坛则侧重实践运用。首期“体质-肝胆-易发疾病防治”讲坛的举办,标志着涉及脏腑、中医治则、特殊人群等4个篇章共12期的“治未病”高峰论坛系列专题讲坛正式启动。

上海市是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试点市,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会上介绍了全市“治未病”工作进展,上海曙光医院、岳阳医院、长海医院等分别介绍了试点工作经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科技司副司长苏钢强以及有关专家就“治未病”科研与KY3H健康保障服务、“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肝胆易发疾病的本质与演变规律等作专题演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总结时说:“专题讲座使大家对规范化‘治未病’服务内容的框架结构与具体内涵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为我们规范开展‘治未病’服务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具体方案。”

讲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卫生局举办,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昆仑-炎黄公司和上海曙光医院承办。会议期间还围绕专题组织了展览、演示和现场体验活动。(记者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