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朱玉)为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特别是学校的防控工作,防止肠道传染病在学校发生流行和暴发,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改水改厕的工作力度,特别是要重视对学校改水改厕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安全饮用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国报告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呈上升趋势。其中云南、四川、湖南等地的甲肝暴发疫情均发生在中小学校。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肠道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地区由于处于枯水季节,自来水供应不足,居民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学校饮用水条件差;自来水源头大肠菌群严重超标。饮食摊点食品卫生状况较差,部分地区因销售污染的食物、饮品,在乡村小学引起局部流行;有的地区群众由于经济等因素,有饮用生水、食用生冷食品的习惯,自我保健意识淡薄;有的地区环境卫生条件差,垃圾处理不及时,无厕所或粪便处理方式不符合卫生要求等;部分病人由于没有及时就诊治疗,造成疫情传播。
为此,通知要求各地卫生部门要继续做好重点肠道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要坚持开设并加强肠道门诊,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监测与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做好肠道传染病病例报告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肠道传染病高发省份(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切实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