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调查必须科学操作

时间
2005-03-29

人群调查,一直是社会学研究收集数据样本的基本操作方式。后来这种方法被市场行为体采用,成为商业目的下认知市场规律、预测市场前景的手段。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产学研转化”。

此前长期存在的缺乏市场调查依据的随意性决策,通常会使产品开发缺乏市场导向,从而导致新产品昙花一现。国内企业激烈的价格竞争导致的利润压力将逼迫中国企业的决策系统由随意性向科学性进化。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商业调查将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商业调查在中国是一件新鲜事,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爱荷华州刘易斯-克拉克州立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黄少敏这样说。事实上,这一新鲜事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市场研究咨询业的增长在同行中也高居榜首。总营业额的增长率约为58%,大大超出了全球市场8.3%的增长率。有人说,在今天的中国,可能只有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市场研究咨询业快。

不管客户是谁、目的何在,商业调查本身仍具有科研性质,因此准确性是其存在的重要价值所在。但有关调查显示,相当多的企业对商业调查的认知度较低时,对调查数据准确性存疑。尽管专家认为这与文化心理原因有关,但事实上,缺乏规范是更深层的原因。“专业化程度差”已成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行业内部则存在“低层次竞争”。专业化取向较弱导致业内分工不明,很多公司没有核心业务能力。为了包揽业务,通常是什么行业的项目都做,甚至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所涉足的行业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泛而不精,导致了在很多行业的研究方面缺乏丰厚积淀,结果只能解决客户的初级问题,或者咨询公司嫁接调查业务,最终导致处于行业低端产业链上的调查公司存在着烂价等低层次竞争格局。

对于这种边缘性的服务行业和机构,其合法性与合理性,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还是一个空白点。于是出现了一大批资质相当“可疑”的商务调查机构,多数以隐蔽性工作为主,以收取少量费用勉强维持,体系不完善,行为也不太规范,甚至是无照经营。如果一套研究数据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初衷和科学的方法,难免沦为商业化工具,并因此造成连锁的负面效应,严重恶化这个新兴产业的生态。

中国目前以市场研究为主业的机构约1500家,规模较大的近50家。2002年其年营业额最大的有2亿元人民币。但早在1995年美国的A.C.尼尔森公司年营业额已达5.92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商业调查业尽管发展极快,但仍处于下风。入世之后,国外市场调查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争夺日趋激烈。在此情况下,近年来国内商业调查领域开始出现专业分工加快的趋势。有的专门做基础数据的收集,有的专门做研究分析,有的专门做营销咨询等等。这就是一种科学的应对举措。研究的精细化不仅可以避免低水平竞争,实现“度身定做”,同时客观上的分进合击,为日后“中国的A.C.尼尔森”出现进行了有益的铺垫。合理分工,加强协作,做出品牌,中国商业调查产业要崛起,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赛前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