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别一味追求“抖包袱”

时间
2005-03-14

某制药企业生产的××感冒药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最近,该公司为其另一个姊妹产品“小××感冒药”打出一则电视广告,基本内容是:大雨伞,小雨伞;大手套,小手套;大××感冒药,小××感冒药。这种广告创意是通过类比形式最终道出了自己的产品,在广告上通常被称作“抖包袱”。“抖包袱”式的广告创意运用得好,让人拍手叫绝的同时,也会给厂家节省许多投播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好,可就白白浪费了“抖包袱”之前十多秒的广告费,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广告太嗦。这样的广告自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有一则牛仔裤的电视广告“抖包袱”的手法运用值得医药行业借鉴:一位妻子正在洗衣机前整理着一件件准备清洗的脏衣服,突然在丈夫的牛仔裤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纸条上有一女子写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妻子看罢十分生气,把牛仔裤当作出气筒,愤怒地不停甩打着……

广告最后道出,这条牛仔裤被使劲甩打多少次仍然完好无损。当然,到这里观众也就自然知道这是一则牛仔裤的广告了。这则广告令人叫绝的是:妻子甩打丈夫的裤子来发泄心中的愤怒,从人的心理上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是一种本能现象,但恰恰是这种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却很难让一般广告策划人想到,这正是“抖包袱”的妙笔之处。

还有一则白酒的电视广告也值得借鉴,其广告词是:你听到的历史多少年,你看到的历史多少年,你品尝到的历史多少年。这种类比式的“抖包袱”巧妙地告知消费者该酒是陈年老酿,是好酒。

相比之下,小××感冒药的“抖包袱”式广告则显得缺乏创意,广告前面的大雨伞、小雨伞、大手套、小手套,既显得嗦,又不利于突出产品的卖点。药品广告作为电视广告中的一个大类别,也应该在广告创意上多下点儿功夫,力争做到让观众感觉舒心养眼,在不禁一笑的同时记住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