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间,国内药品零售市场上,大中型平价药店时常是匹马单枪,左冲右突,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总算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渐次落户于中国的许多大中城市。从现象看,平价药店仍大有燎原之势,难怪,前不久有一家专业媒体已将平价药店列为国内药品零售市场上的“第二种势力。”
前段时间,南京首家平价药店??“开心大药房”中华路店悄然关门,其他城市也有平价药店开始撤退。其原因不外是竞争惨烈或供货商拆台,仅仅是供货商撤走数十个知名或畅销品牌,血气方刚的平价药店居然就被打中了“七寸”,想来真是怪事一桩:平价药店两三千平方米的店面,几千个品种的经营,其命脉竟是数十个知名或畅销品牌!然而,细细分析,大型平价药店看似庞大,却有多处不堪一击的软肋。
1、配送跟不上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平价药店是单干或充其量在同一座城市中有一二个姊妹店,其经营模式尚不具备连锁经营性质(其实力也不足以搞连锁经营),因而根本无法就近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仅靠采购直配(或个别委托配送),不仅物流成本节节上升,不少知名或畅销品牌亦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据一些大中型平价药店负责人介绍,为保证药品价格走低,他们不少品种是靠买断式经营。而买断式经营尚不适应现代药品零售规模经营。试想,依靠数千或上万个品种支撑的现代药品零售规模经营,你能有多少资金买断多少种药品?
仅仅依靠几个或十来个买断式药品支撑大中型平价药店经营,这自然是现代药品零售规模经营中的一个高危动作。一旦一部分知名或畅销品牌断货,其经营形势必会失控。
不久前,国内一家知名大型平价药店刚刚落户广州,广州的6大连锁药店企业即组建联合“采购联盟”(不久即增加到8家),以期将采购成本降下来,使之有了更多的“让利于消费者”的空间。此举对于匹马单枪闯广州的某大型平价药店,无疑是难以躲闪的一招。
2、服务难到位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这是一般常识。大中型平价药店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许多长期虚高的药价,因而在初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出现了消费者大包小包购药的红火场景。但药品不是日常用品,这种购药的红火场景自然不会时时出现,兼之如今的药品零售处方药品种极为有限,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处方药在药店鲜见,因而迫使许多患者就医后回到医院药房购药。而大中型平价药店驻店执业药师匮乏,很难为消费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7月下旬,杭州某大型平价药店开张之初,据传头3天的客流量日均超过万人。据日本大阪市一家药店统计,在药店开门后的两小时内,每小时会有1~3位消费者向药师咨询,而在营业高峰时,会达到每小时4位消费者向药师咨询,这样,每天向药师咨询的消费者会达到40~50位。台湾一位知名药师认为,如果药店设一位药师负责药学咨询的话,在较为认真的状态下,一天内可以为40位消费者提供药学专业咨询服务。杭州某大型平价药店充其量有一至二名驻店执业药师,一天内最多可以为100位
消费者提供专业药学咨询服务,而其开张头3天客流量日均超过万人,据此可知,有多大比例的消费者无法得到驻店执业药师提供的咨询。长此以往,将失去相当多消费者的信任,其经营优势必然大打折扣。
3、管理无人才
现代药品零售规模经营,离不开管理和人才的优势。大中型平价药店的经营模式,无法建立连锁药店式的管理链,其管理和人才的优势无法在一定范围内整合。这就造成了管理费用增高,人才难于合理使用和流动(内部)。结果往往是人才不易留住,反之管理水平亦因人才匮乏而日趋低下。而大中型平价药店靠的就是低价取胜,因而不可能花高价去聘用优秀管理人才。没有优秀管理人才,在药品零售竞争如此惨烈的时期,最终的经营结果可想而知。
据一家专业媒体近日透露,目前发展得并不理想的南京几家平价药店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有的连医药代表都没干过,对医药完全是门外汉,有的虽然接触过药品零售,但对南京药品零售市场了解不够。药品零售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经营,没有多年的管理和操作经历,不可能熟知药品零售的管理和市场运作。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药店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近些年许多大中型平价药店的经营只有低价这“一板斧”。
4、房租费用多
大中型平价药店的经营面积一般都在1000~3000平方米之间,而经营的品种多在4000~6000个。在大中城市经营如此面积的药店,其房租费用不菲。据业内人业估计,没有5万元~10万元以上的日销售额,是很难维持这样的门面租金的。而药品销售却不是百货日用品销售,很难保持节节上升的销售势头。尽管前不久“老百姓”平价药店声称其国内所开的24个药品大卖场,每家日销售额均在15万元以上。然而,药品零售市场上波谲云诡,这样的销售势头能长远地保持吗?
据调查,不少大中型平价药店为应付不菲的房租费用,便利用自己开业初期聚集的一些人气的优势,将部分店面柜台私下出租或“联营”。此法虽使那些平价药店暂时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但也属药品零售规模经营中的一个高危动作。这其中,不仅有私下出租或“联营”的伙伴因售假劣药品被药监部门查获带出的麻烦,亦有这些伙伴骤然中断“合作”撤离后的空位之损失。
作为专业性的药品大卖场,其实经营面积至多一两百平方米足矣。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大型连锁药店虽然亦有数千平方米经营面积的门点,但多以多元化经营为主,药品零售经营面积却并不大。国内大中型平价药店经营面积的“阔绰”,似乎与经营的成本原则格格不入。
据南京一位曾在某平价药店任门店经理的人感叹,“南京几家平价药店的布局就让人不解。平价药店玩的就是低价位,低价位需要低成本来支撑,南京的平价药店居然有在星级酒店下‘摆摊’的,这得多少人提篮买药才能维持下去啊?”如今,药店经营杂费较之前些年有所上升。大中型平价药店营业员人数之巨,带动工资、培训等费用据高不下。一些平价药店的经理私下说:“员工的工资、水电费、房租费等等,一笔笔都要支出,药店的压力实在不小。”业内人士分析,不少平价药店目前的经营状况,仅仅只能保持收支平衡。最近报道的太原市一平价药店开业一月却日亏千元,对于缺乏实力的平价药店来说,即是一个不详之兆。
5、竞争难制胜
平价药店迅速抢夺了相当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迫使各连锁药店、单体药店及医院药房等同行制订出应对策略。如平价药店登陆上海之初,上海某连锁药店即制订出十大应对策略,其中之一即是“以毒攻毒”:做好商品降价准备,采取地域先降价、敏感品种跟踪降价、医保定点药品降价、杂牌取代品种降价和积压、近期商品降价等方法。广州“采购联盟”中一家负责人亦直言:“原本批发企业可以有7%~8%的利润,为了实现联盟利益,也许利润有1%~2%就可以发货了。”许多大型连锁药店逐步在主城商贸区、区县城中心区等处开设大型平价超市,以丰富的药品和一些日常用品及接近大中型平价药店的低价吸引消费者。与大中型平价药店不同的是,这些大型平价超市的促销或形象广告几乎每周不断,以此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大中型连锁药店的小型分店及个体药店不断深入社区,以方便和及时等优势服务社区消费者;医院则强化其技术和处方药等优势及不断改进服务,前不久杭州30家省市级医院分别对215种和307种药品实施集体降价,此举亦是应对平价药店之一策,而众多的卫生院则增设了取药人员直接从医生手中取走处方,名曰“方便患者代其划价取药”(实则控制了处方流失和剥夺了患者处方
知情权)。此外,电话购药送药上门、网上购药送药上门、预约购药送药上门、会员制、购药积分制等等方式的服务层出不穷。药品零售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竞争方式,使仅有“平价优势”的平价药店穷于应对,难以制胜。
6、认证成本高
对于药品零售企业而言,最近几个月没有比实施GSP改造和认证更迫切的事了。由于大中型平价药店多数属单店性质,药监部门对其的原则是: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体零售药店应独立申报和实施GSP认证。
据有关媒体透露,最近入驻上海的江西股份制平价药店??“开心人”大药房,在GSP认证中还有30多个指标未获通过。虽然上海有关部门已表示,“对于某些已开业、但离GSP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的“经济药房”,将本着支持、扶持的态度积极帮助其尽快达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支持、扶持的态度”是无法替代必须通过认证硬指标的。
而连锁药店实施GSP改造和认证时,现场认证抽查比例是:药品连锁企业的连锁门店≤100个,抽查30%(至少10个门店);连锁门店>100个,抽查20%(至少30个门店)。
对比之下,单店性质大中型平价药店实施GSP改造和认证,较之连锁药店,所耗精力和成本相对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