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蒋宅口的一家平价药店,将店内近百种纳入社区用药目录的药品价格全部下调,以低于社区医院的药价长期销售,直接“叫板”社区医院。
去年12月25日起,北京市的社区医院开始实施零差价售药,部分药品的价格比药店还低。这样一来,药店原有的价格优势大大削弱,加上社区医院的诊疗优势和医保资格,药店的顾客一时间出现严重分流。
面对社区医院的冲击,有的药店经营者开始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有人断言药店的销售从此将步入寒冬。但是更多的药店却迎难而上主动调整销售策略,积极应对社区医院药价降低带来的挑战。
实际上,药店内部始终蕴藏着向社区医院“叫板”的强大力量。首先,就药品价格来说,药店占据更多的选择优势。这次北京社区医院实施零差价销售的药品只有312个品种,且大部分为处方药为主,而药店销售的品种远远多于社区医院的低价品种,且多为非处方药为主,这就使得社区医院的零差价对零售药店的影响有限;其次,药店的药学服务优势是社区医院无法比肩的。经过几年的“打拼”,药店的药学服务已经日益成熟和系统化,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到药店购药并非仅仅是出于价格低的考虑,而是为了得到驻店药师的用药指导,以便取得更加理想的用药效果,而社区医院的诊疗优势不可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用药需求。
在笔者看来,药店向社区医院“叫板”,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不是盲目地打价格战,而是彰显了药店的营销信心,它说明药店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努力以积极的态度将这种优势转化为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