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压力大工作绩效低谁来治员工"心理感冒"?

时间
2005-08-09

案例:

A公司是大型国有医药企业。今年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该公司减人增效,先后两次裁员,实行绩效至上的人力资源新策略;在绩效管理上,导入360度考评与“末位淘汰制”,以压力来激发员工的活力。然而,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绩效改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反而导致公司内员工关系紧张,彼此之间唯唯诺诺,原来有说有笑的员工现在也变得沉默寡言了。部分想跳槽的员工怨声载道,大发牢骚。公司管理层怎么也想不到,压力管理没有带来生机与活力,反带来了低落的士气与不良的情绪。

有人以“心理感冒”来形容忧郁症。的确,和感冒一样,忧郁症并非绝症,却是上班族很容易相互传染的一种常见病。国外研究发现,“压力”是导致忧郁症的重要根源之一。日本社会经济生产本部在今年早些时候针对上市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48.9%的企业认为在最近三年内员工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而今年以来葛兰素史克、礼来和辉瑞等跨国企业纷纷裁员,这无疑也加大了制药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企业应当尽早采取措施,帮助员工解决问题,预防危机出现,因为人才心理的“压力阀”不仅由个人掌握,同时也受到企业和组织的控制。

内部心理师登台

公司面临的最大情感问题是什么?纽约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心理学家凯瑞·萨尔科维茨指出,公司普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不健康的自我陶醉。当公司领导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他人意见时这种毛病就会发生;二是管理上的专制风格。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竞争环境日益残酷,“活得真累”是时下最能引起职场中人共鸣的一句话。尽管“操心”的事儿各有不同,但是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超越了知识、能力和层级的差异。来自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挫折、失败和不满,加上大众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各种心理问题发病率大幅上升,大量人群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许多知名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之余找心理专家做咨询已不是新鲜事。

在某些公司,人们已经可以见到过这样的情景:一位刚刚被部门经理批了一顿的员工急匆匆地走进了一间神秘的办公室,一个小时以后神情安定地走了出来,回到经理那里与他握手言和;一群初出茅庐、工作上处处碰壁的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以后很快融入了集体,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原本士气低落而又互相扯皮的业务部门,在经历了几天的特别培训之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心协力工作,业绩在短时间内获得飞跃。那么到底是谁改变了员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呢?这位神秘人物就是企业内部的“总心理师”。和家庭一样,公司沟通不畅甚至人际关系恶化时,企业经营自然会出现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或称精神治疗师作为新一代管理顾问,正在进入公司办公领域。与竭力分析和提升公司经营战略的传统企业顾问不同,新型心理咨询顾问关注的是工作中种种情感僵局的制造者,如在互挖墙脚上浪费时间的经理和挫伤员工创新精神的老板。

其实,企业“总心理师”的职责还包括:解除全员职工之间人际关系障碍,提高全员职工协同作战的层次;提高全员职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建立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等。总心理师兼培训、启导、辅导三种功能于一体,帮助企业管理者与员工间进行最佳沟通,力图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也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无须设此岗位,有需要时可以外聘专家。不过有资料显示,企业外聘咨询、培训人员,不仅费用高昂,而且难以保证持续、连贯的效果,加上外部人员对企业内部的了解不足,实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而企业内部设置咨询、培训专家,从长远来看,优势和效益都十分明显。

专业机构助力

在最重视实际绩效的美国,大企业中有80%启用EAP,“业绩至上”和EAP被称为企业管理的左膀右臂。日本也开展了各种尝试,很多公司在内部设立了EAP机制,心理咨询越来越多地走进企业。

EAP又称员工帮助项目或员工援助项目,就是组织为帮助员工及其家属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由组织出资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服务项目,属心理卫生服务的一种。目前日本多数企业通过与专业机构签订合约,将该项目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进行。总部位于东京新宿的隶属综合人才服务集团公司the Goodwill Group的人才介绍中心Goodwil lCareer1993年开始推出EAP服务。企业员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预约咨询日期。咨询人员由临床心理医生和专家担任,咨询内容等个人信息绝对保密。后来逐渐发展为公司出面与Goodwill Career签订合约,负责公司全员一段时期的咨询工作。近一年来,签订合约的企业增加了一倍,达到50家。咨询费用根据公司规模而定,拥有10000名左右员工的公司,一年的咨询总费用约为1000万日元。

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除了在员工有烦恼时提供咨询外,还要求主管平时注意部属的心理状况,并定期实施心理诊疗。其实,员工心理不健康会降低工作效率,企业付出的成本可能比人才流失还大。富士公司已对4000名主管分批开设心理健康研习讲座,由企业专属医师说明工作过度与压力的关系、忧郁症的特征等。从2003年起,还教授员工察觉自身身心异常的有效方法,并要求主管能确定掌握部属的健康状况。早在1998年,富士公司就请企业专属医师与公司员工(1.5万人)个别面谈,每人每年至少一次,由医师给予建议。不过,该公司认为,一年一次的面谈还不足以避免管理风险,因此决定将进一步实施新的措施,密切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培训渐热

据报道,心理培训已被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所接受,在北京,专门从事企业心理培训的公司已有近10家。那么,这种信奉“攻心为上”的培训到底是种什么样的培训呢?所谓心理培训,是关于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培训,以开发人的潜能为目标。“我不再抱怨”、“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素质训练”、“第五项修炼”、“神经语言学”等都属于此范畴。据介绍,心理培训从MBA案例教学讨论发展而来,主要采用让接受培训者走出办公室,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游戏等方法进行教育。

目前不少心理培训,增加了很多体验式练习。如在名为“第五层次开发”的心理培训课上,培训师挂出了一张颇为抽象的视图。有人说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有人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太。但到底是少女对还是老太太对呢?其实,都没错,只是视角不同、着眼点不同罢了。由此引出的,就是人们在观察认识问题时存在“盲区”。当自己认为自己100%正确时,没想到也有可能是错的。58岁的迅达电梯财务科长在看了“双面图”之后很受触动。以往他拿自己做的财务报告给别人看,总觉得只不过在走形式:自己才是专业人士,别人又能看出什么来?现在,他内心有了这种与外人沟通的真正需求,因为他知道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思维。

通用电气公司的经理和各层次人才中,有很多人采用“静默沉思”法保持心理宁静,消除神经紧张造成的不安。此前,通用电气普遍采用节食和体育锻炼,来消除工作人员的情绪病,虽长期执行,但见效甚微,许多人因紧张心理造成的血压升高、压抑感重和易怒等现象并未减轻。哈佛大学心理和体育治疗研究所发明了包括瑜珈、冥想、端坐不动等内容的“静默沉思”法后,通用电气就向员工推荐这种方法,公司还聘请了专门的默思辅导员来指导员工苦练。这种方法实施后,公司的精神疾病治疗费用减少了27%;各分公司经理用此法后工作效率大为提高,有些分公司安排12名一天工作12~14小时的经理人员参加静默活动,结果其工作热情普遍高涨,精神也格外饱满。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如此。要想让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活力,必须让员工学会放松,释放压力,因为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轻装上阵。

相关链接

我国急需培养心理咨询师

我国的心理咨询业发展相当滞后,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据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千人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而在中国,从事心理咨询及治疗的专业人员只有几千名。而保守估计,我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理事、中山三院心理咨询科副教授黄铎香估计,中国心理咨询师的真正需求量在100万~200万名之间。

2003年国家出台规定,今后心理咨询师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心理咨询活动。2003年4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开始。以广东省为例,最初,报名考试的只有几十人,到2004年12月,报考人数已突破800人。“没有想到有那么多人投入心理咨询师的资质考试。”很多业内人士都这样说。他们认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心理咨询业已经日益成为一个被广泛看好的行业。

不过也有专家质疑,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学了几个月的心理学的课程知识就可以胜任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吗?专家认为,即便心理学学得很深,也不一定有能力当心理咨询师,,因为心理学与心理咨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心理咨询是从事心灵、人格的发生、发展及重塑的职业,培养心理咨询师不能通过拔苗助长实现。

哈尔滨心理医生严重不足

据新华社报道,哈尔滨市有34万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专业心理咨询师不足500人。一位咨询师一天最多只能给6位心理障碍者做咨询,如果这些人与医生预约,有些人恐怕半年多也难见到专业心理咨询师一次。

据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专家核心组专家张聪沛介绍,据哈尔滨市心理卫生中心调查,哈尔滨总人口994.8万,其中市区312万;全市需要治疗的心理障碍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精神类病症按相关总患病率3.518%计算共计约34万人,市区约11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抑郁症、老年痴呆、心理障碍者约占19.7%,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严重问题。

张聪沛介绍,由于人们对心理问题认识的不足以及受传统观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影响,目前只有极少数精神疾病患者能够接受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当一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人,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而给本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有的甚至酿成悲剧。

与此相对应,哈尔滨市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非常短缺,专业机构十分不健全。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工商注册执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共有5家(其中一家已经废业),教委、民政注册的有17家,心理咨询治疗医疗机构12家。另外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有300余人。哈市医学院校每年培养大约100名心理咨询治疗人才,留在本市工作的仅有20~40人。

据统计,目前哈尔滨市约有600余人参加了专业培训,60%通过,有360人获得资质。但令人遗憾的是从事此专业的不足10%,只有30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