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至6月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时间
2005-08-09

据海关统计,2005年1~6月,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130.83亿美元,同比增长26.32%,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8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出口额为72.98亿美元,同比增长30.27%,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78个百分点;进口额为57.85亿美元,同比增长21.66%,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5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大顺差,顺差额达15.13亿美元,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61个百分点。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发展富有后劲

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1月份受2004年年底惯性增长作用和2月份春节假期因素影响较大,3月份后步入正常发展轨道。总的来看,出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3月份增幅逐渐回落,4~6月份出口金额稳步增加的特点,6月份创今年以来单月出口额最高记录13.48亿美元;进口呈现1月份高速增长,2月份大幅回落并出现负增长,创今年以来单月进口额最低记录7.22亿美元,3~6月份稳步回升的特点。

一般贸易仍是主流,加工贸易越来越重要

从贸易方式上看,2005年1~6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一般贸易方式占七成,加工贸易方式占两成,其他贸易方式占一成。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增幅大大高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近14.9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增幅大大低于加工贸易进口增幅16.10个百分点,可以肯定的是,一般贸易方式将继续为全年的贸易顺差做出最主要的贡献。

经营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是中坚

2005年1~6月,全国共有19659家企业经营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2703家企业经营。2004年7月1日中国全面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以来,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特别是民营企业长期积蓄的能量得到释放,形成了巨大的出口推动力。

2005年1~6月,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金额排在前20名的企业占同期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11.27%,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增长平稳,成为中坚力量,浙江医保、东北制药、中江国际位居第一、二、四位,安徽丰原、中化宁波、浙江医药、中化江苏位列第五至八位;外商投资、集体、私营、科研院所等企业出口增长较快,拉动出口增长作用明显,(欧姆龙)大连、航卫通用、辉瑞制药位列第三、十一和十三位。

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西药原料仍是出口支柱

从出口商品情况看,西药原料仍然是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出口支柱,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优势继续保持,合同订制外包生产越来越流行,国内企业根据客户提出的西药原料药生产工艺、标准等要求进行生产,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西药原料药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用敷料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国种植的棉花含糖量较少、棉花纤维较短,很适合作医用棉使用,医用纱布、手术巾等随着今年1月1日欧美针对中国的被动配额的取消而进入无配额时代,出口优势明显,出口量进一步扩大。西成药在新产品研发方面没有取得明显成就,绝大部分是仿制药,同时还面临升级换代和国际产业转移,出口没有优势。中外合作经营优化了农药产品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际竞争力,直接推动了农药出口。生化药出口有一定优势,我国的基因工程疫苗、干扰素和胰岛素的研究和生产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医药器械方面,中低档医疗器械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国产大型医疗设备竞争力弱,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共振、CT等在合资、引进先进技术后,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但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垄断。中成药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先进剂型将逐步替代原有传统剂型品种,但受其他国家注册困难影响,出口很难突破。中药材价格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上游中药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但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空间有限。世界植物药需求进一步增加,天然植物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中国在天然植物资源、种类、数量上都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充足,提取物出口增长较快。

从进口商品情况看,进口增幅比2004年同期提高了3.52个百分点。医疗器械和西成药仍然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流向高端市场,基本被飞利浦、通用电气、西门子三巨头垄断。

重点商品出口竞争激烈,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上游成本上升,终端价格低迷,企业效益状况不容乐观。基本能源、农副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压缩了经营医药保健品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国内企业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给医药保健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原来预计的要小,但也影响了一部分企业的盈利。例如,扑热息痛在2002年以前,长期在2美元/公斤左右徘徊,2004年已经上升到3美元/公斤左右,上涨了50%,今年已达到3.25美元/公斤,而几家原本生产扑热息痛的中小企业也先后关闭了生产线,退出了这一市场,生产成本日益飙升是令它们不堪重负的主要原因。糖精钠也从2.60美元一度上升到3.2美元,上涨了23%。

与三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占四成,对日、德逆差大

亚洲、欧洲、北美洲仍是我国医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1~6月,三大市场所占比重高达88.03%,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5.74%、34.75%、32.86%。出口市场十大贸易伙伴所占比重高达60.37%,其中对荷兰、比利时、西班牙、韩国增幅较快。

1~6月,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前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德国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合计达39.59%,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0.96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呈继续扩大之势,顺差额为2.27亿美元;对日本贸易逆差额为2.02亿美元,对德国贸易逆差额为1.48亿美元,我对日、德贸易逆差呈逐月扩大态势。造成我国对日本和德国贸易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出口商品结构不同,我国以原料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日、德以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如上半年我国从德国进口CT机178台4012万美元,进口核磁19台2768万美元,从日本进口彩超539台2837万美元。中国台湾是进口增幅最快的地区,大陆对台湾省的逆差高达1.63亿美元。

综观今年1~6月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情况,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实现了进出口快速增长。世界经济仍呈良好发展态势,尽管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中期报告显示200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3.25%,比2004年同期的4.1%有所下降,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经济均保持了快速增长。除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以外,日本经济增长也比较快,美国经济增长比较稳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强势增长,使得中国医药保健品的外部需求依然强劲,医药保健品进出口额快速增加,进出口增幅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005年1~6月,人民币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也有利于2005年上半年医药保健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出口金额的扩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医药保健品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比原来预计的要小,随着出口欠退税问题的基本解决,企业资金状况明显得到改善。中国继续充分地参与了世界范围内的医药经济、技术、贸易等交流活动,增加了医药保健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入世效应继续推动中国医药保健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