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药品质量公告,在全市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各个环节抽验的942批次药品中,共有18个批次不合格,其中有浙江越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300ml装(批号为“040202”)吉非罗齐胶囊和长春春城制药有限公司的0.3g(批号为“20040101”)的炎可宁片。而这两种药品的抽检来源地是北京天天好大药房。
“平价药店上了劣药黑名单。”一时间,舆论哗然。
半年以来,北京天天好大药房似乎始终没有“如名所愿”地日日顺遂,相反,从其落户京城的第一天起,种种“麻烦”不断——断货、恶意换药乃至矛盾升级的暴力事件,频频出现的各类“状况”将浙江天天好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金良不断推向风口浪尖,而药品质量事件更是让陈再一次体会了“忧心忡忡”的不适感受。毫无疑问,这样的事件带给“天天好”的影响必定是负面的,而陈在不断地感叹“没想到事情影响会这么大”的同时,也表达了作为流通链上最后一环的无奈。但他承认,“天天好”在药品质量保证体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今后对于供货方的选择会更加慎重,而目前出现质量问题的两种药品已经全部撤柜,今后也不会再考虑与这两家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由“天天好”药品质量事件泛开的涟漪也扩大了——有关平价药店药品“价”与“质”的大讨论也“鸣金开锣”。
“平价是靠减少中间环节、挤掉虚高的水分得来的,不是靠降低对药品质量要求换来的”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通常认为“便宜没好货”。此次“天天好”药品质量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有人就认为这是对平价药店的“报应”,因为要维持低价,就要从“非正常”渠道进货,药品质量自然打折扣。
上海益丰大药房总经理刘湘岳对这样的说法很不认同:“我们平价药店的低价是靠减少中间环节、挤掉虚高的水分得来的,绝不是靠降低对药品质量要求换来的。”
刘湘岳介绍,目前药店的进货渠道主要是两条路径,一是大型国有药品批发公司,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其供货价格相对较高,医院、传统药店和一部分二三级药品批发公司是其主要客户。而以九州通、安徽华源为代表的民营快批企业,依托现代物流支撑,规模大、效率高、中间环节少,所以在价格上更具竞争优势。目前,更多的药店选择了后者,这其中,也包括“益丰”在内的众多平价药店。
那么,在同一进货渠道之下,平价药店是否更多地选择了“杂牌药”以保持自己的低价位呢?对此,刘湘岳说,进什么药,卖不卖品牌药取决于市场定位:“比如,上海和偏远山区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中外合资以及一些国内知名的品牌药在上海卖得很好,而这样的药同一般的药相比价格是偏高的,但是这样的药在农村市场、甚至中小型城市就未必能卖得出去;相反,便宜但没名气的药在上海必定是卖不出去的。而连锁公司不同的门店所处地域不同,其市场定位自然有异,进的药品也会有所区分。”
湖南老百姓大药房品牌推广部部长邝跃喜认为,对于药品来说,只有合格和不合格的区分,品牌药与非品牌药不是药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决定价格的不单单是质量,包装、工艺、广告等等都是重要的因素。而所谓的品牌药,有不少是广告‘轰炸’出来的,品牌药绝不是优质放心药的代名词。”
对“天天好”表示出惺惺相惜般同情和理解的不仅有平价药店,还有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他说:“都是通过GSP认证的企业,进货渠道都是一样的。如果认为平价药店之所以平价是因为专门进一些质次价低的药,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于平价药店来说也是不够公正的。”
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正乾则认为,“板子”应该打在生产企业身上:“如果药店进了假药,应该是药店负责;但如果是进了劣药,药店则不应该是主要的责任方。因为药店不具备检验药品的能力和技术设备,让药店承担责任,有些勉为其难,也是欠合理的。”
事实上,这也是陈金良至今感觉委屈的地方:“我的药店出了问题,我对不住老百姓。但是,我很无奈,我只能选择通过认证的企业进货,但是不可能检验每次进的产品啊。”
“市场竞争如此残酷,不会保护自己的企业随时都面临危险”
然而,对于此次出现的问题,仅仅将其归咎于生产企业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久前在例行的监督检查中,就发现一些平价药店质量制度不完善、对供货单位及其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验证不规范,甚至在药品抽验中,被检出现劣药等问题。该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与普通药店比较,平价药店具有经营场地大、售货人员多等前所未有的特点,这给药店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平价药店在开办之初在进货渠道、现场管理、药品存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但受抢占份额心理支配,不少药店急于进入市场,无暇顾及这些。“先天不足”为日后的经营管理埋下了隐患,如此大场面的药品卖场如何操控、管理如何入手等现实问题一直伴随着平价药店的老总们。
朱长浩就毫不客气地指出,“天天好”有两种药品在质量上出现问题,应该认真地检讨一下进货把关验收状况。他说,现在一般药店最容易疏忽的是药店管理以及药品的检验、验收、保管、养护等工作人员的培训。因此,各药店要通过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员工素质。
对于目前平价药店遇到的种种困难,邝跃喜深有感触,“市场竞争如此残酷,不会保护自己的企业随时都面临危险。”他介绍说,“老百姓”近年来快速发展并能不断盈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六关质量把关体系”,谨慎地选择合作客户,以及严格的质量保证协议等等。他坦言,平价药店要构筑“平价”,是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和资源支撑的,核心的东西应该是规模效应和低成本运作。如果没有规模,在经营管理方面又是高耗低效,是很难走得长远的。
广州盛世同赢传播工作室咨询师钟超军与邝跃喜持相同的见解,他说,大规模的品牌连锁,不仅可使终端在与上游的谈判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赢得采购上的低价,而且由于在地域上拥有网点优势,可以更广泛地吸引优质品牌供应商的加盟,增加品牌药品和本土药品的权重。当然,规模经营带给顾客的质量信心也是毋庸置疑的。
“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可先在‘专业市场’上寻求突破,然后再图谋更大的发展”
钟超军说,平价药店要长久发展,还有很多功夫要修炼。他特别强调了差异化拓展,获取区域市场的重要性。目前药品零售领域中形形色色的平价药店,大多定位雷同,毫无经营特色,顾客很难区别彼此间的经营差别,他们的选择多是出于“便利”或脑中模糊的“低价”印象,而这一印象又是极易被另一家让利促销等活动破坏的,因而彼此间的顾客群体极不稳定,同时频繁的促销也增加了彼此的竞争成本。他认为,平价药店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可以在一些“专业市场”上寻求突破,然后再图谋更大的发展,这样扩张的成本会更小一些。如现在不少药店推出的肿瘤药房、糖尿病药房、皮肤病药房等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然这对药店前期的“专业市场”的选择和选址要求会更高些。另外,还有一种较为“另类”的差异化经营尝试,如杭州的“武林药妆”,因其所处地域在杭州著名的“女装街”,于是药店辟出1/3的空间经营中高档化妆品,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顾客的眼球。也就是说,如果能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经营特色与地域特色资源相映衬,挖掘商圈内药品以外的“非专业”潜力,定能取得良好效果。
尽管平价药店目前“命途多舛”,但是许多平价药店的“掌门人”依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邝跃喜说:“平价药店是一个很好的业态,在企业不断成熟的同时,这一业态也将不断走向成熟。”陈金良则讲了一个浙江人盖楼的故事:如果一个人盖了栋四五层的楼,挡住了后面房子的阳光,那么,后面房子的主人不会把前面的楼砸了,或是天天找人家麻烦,而是千方百计,在它前面盖一栋六七层的楼,超过它。他觉得,平价药店应该拥有浙江人的这种“盖楼”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