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再出重拳降药价新方案内外有别引起争议

时间
2005-05-24

编者按:发改委打击药价虚高是不遗余力的。但数次降价后,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旦抗生素价格大幅下降,医院或医生就放弃低价的抗生素药品,转而使用高价的抗生素。这样的结果与发改委的初衷背道而驰。

发改委对企业成本的调查或许忽略了一个方面,就是药品销售过程中医院或医生收取的高额回扣,这是药企高额的隐性成本。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以药养医”的体制。这个病根不除,高价药就有市场,发改委的举措就会治标不治本。

国家发改委新一轮抗生素降价方案即将出台

近日,发改委价格司召集全国各地物价部门医药价格处负责人进行了降价方案最后一轮定稿的讨论。一份基本成熟的方案已经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批复。该方案有望于5月底或6月份公布,一场降价风暴即将席卷医药行业。

即将出台的药品降价方案将是历次药品降价幅度最高的一次,本次降价的品种全部是医保目录品种,遴选品种的降幅平均高达60%以上,其中个别品种的降幅将达到93%。引发内资企业不满的是内外资药品降幅有别:国内药企的品种价格普降60%以上,外资企业的专利药降价20%,外资企业的非专利药降价25%左右。

5月16日晚,抗生素“四大巨头”哈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石家庄制药集团和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四家企业聚首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就发改委酝酿的降价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目前,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反馈意见已经提交至发改委。同时,国内药企正在进行经营上的多种尝试,试图寻找新的利润来源以弥补持续不断降价所带来的经营困境。

内资叫苦发改委有成本依据

据了解,发改委的首要目的是打击药价虚高,同时重拳出击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空间,并遏制抗生素的滥用。

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称,这几年发改委在药品价格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细致的调研工作,对医药工业的成本情况已经比较了解。从去年11月份开始,发改委价格司先后派员到一些抗生素生产大厂调查、摸清抗生素目前的生产成本。

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一个新药的诞生往往需要付出8年时间和10亿美元左右的代价,专利药最大的成本在研发领域而非生产领域。从这一点看,外资企业的产品降价幅度远远小于国产药的降幅,发改委有一定的依据。

该人士表示,这次降价方案也经过了从企业调查到论证几轮协调,先后举行过专家评审会、各地物价部门和医药行业相关协会的座谈会,并且发改委也与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多部门举行了联席会议。可以说,发改委调价的决心很大,方案已准备就绪。

引起很多内资企业不满的是,过了专利期的外资药降价幅度较小。

一位国企负责人表示:“专利药保持较高价格我们可以理解,但过了专利期的外资药依然在享受超国民待遇,价格比同类国产药高出数倍。再次降价后,两者间的价格差距进一步拉大,国内企业不仅失掉了大部分利润,也将丧失医院市场。这是对国内药企的最大不公平。”

“经过本次降价,国产药与外资药的价格差距有可能拉大到12~15倍,这对国内药企是个沉重打击。目前国内药企的利润不断下滑,部分大型国企已经陷入亏损的境地。”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

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2004年我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仍呈下降态势。三大类药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去年下降4.98%,其中国产类药品价格降幅最大。国内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哈药集团、华北制药、新华制药2004年盈利均出现严重下滑,另一家抗生素龙头企业鲁抗医药陷入了亏损境地。统计显示,今年第一季度,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12.9亿元,增长11.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12.1个百分点。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药品降价应立足于推动产业发展。本次降价幅度有些过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已经非常狭小,建议此次降价幅度不要超过20%为宜。”

药企急寻新的利润来源

目前国内药企正在经受连续不断的政策性降价和原材物料涨价的双重挤压。抗生素生产企业被迫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向农村转移、增加国际出口正在成为国内药企急欲脱离困境的现实选择。

华北制药作为一家传统的大型抗生素专业生产商,已开始涉足保健品领域并把保健品领域定位为发展战略重点之一。董事长常幸甚至称保健品生产车间是华药“最有希望的地方”。

鲁抗医药董事长章建辉表示,鲁抗下一步将逐步淡出低端抗生素产品,逐步转型生产高端产品。这一转变与华北制药的产品结构调整有异曲同工之处。以其他产品的赢利弥补抗生素降价带来的损失已成为国内药企的现实选择。

多年来,农村市场由于市场分散、营销费用较高等原因,一直备受医药企业冷落,但随着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迅速推进,质量过关、价格低廉的普药在农村市场拥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

北京康斯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包括县级、农村在内的基层医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元。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将成为医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国内医药企业也纷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国际体系认证“考试”,领取到进军国际的“护照”。医药出口将成为国内药企新的利润来源。

降价带来产业整合机会

抗生素大幅降价,将会淘汰掉一部分竞争力不强的企业,抗生素领域的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大型制药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机会增大。同时,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将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是政策导向下的长期发展远景。

北京康斯公司副总裁陈晓松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医药行业的重复建设以及产品结构的雷同,使得医药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仿制药品的营销仍以新药的模式进行临床推广,其中临床推广的所有成本则需要由患者全部承担。药品的大幅度降价,也会迫使相关企业进行产品营销模式的转变,因为在利润空间不足以维护原有的利益链条的情况下,原先的“临床推广”操作模式将被迫转向普药营销模式,部分利润来源比较单一的企业将被率先清理出局。

业内人士分析,治理药价虚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部门的政策性降价很难达到效果。医疗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以药养医”的体制使医院在同时扮演着天使与魔鬼的角色,医院与药厂、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严重扭曲,价格只是表象,体制、机制才是根源。药品价格下降后,如何鼓励医院选用低价的国产仿制药,使患者能够享受到降价的成果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