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增巨大供求反差预示:眼科用药眼前一片光明

时间
2004-12-31

我国眼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预计以后每年将新增100万眼疾患者,而我国眼科用药年产量人均却不足2支,巨大的供求反差预示着眼科用药大有作为。

眼科市场容量增大 优势企业迅速成长

据业内人士介绍,以前眼科药物大多是各企业用于丰富产品线而生产的附属产品。目前,眼科用药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全国约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从事眼科药物生产的企业目前仅130家左右。由于市场需求不大,市场收益低,加之缺乏有效的药物,所以眼科用药领域长期未受到重视。

近年来,眼科药物已经从五官科药物之中剥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科室药物类别对待,从事眼疾治疗的医院和眼疾药物生产厂家也有所增加。截至目前,通过GMP认证的眼科药物生产企业(车间)有5家,具有专业的眼科药物销售队伍的不足10家,且大多数为合资企业。据了解,2003年全国眼科药物的销售总额超过15亿元,出现了真正的行业领导者和一批强势品牌,如正大福瑞达上年的销售额超过5亿元;乐敦、润舒、润洁3个品牌销售均过亿元;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市场上,崛起了一批优秀的企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眼部保健和眼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得到了普遍重视,眼科药物绝对市场容量增长迅速,眼科药物的价格也不断提升,但在中国药品市场总额中的比重却始终没有超过1%。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眼疾患重病率不高,市场容量相对较小;二是眼科药物价格相对较低,而且投入较大。

技术品牌是撒手锏 高端低端各占一厢

据本报委托北京美兰德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城市居民家庭眼科用药情况调查显示,眼科用药中的品牌产品最具竞争力。记者在采访中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秘书长陈有信教授告诉记者:“在临床中,品牌药的应用率是比较高的。比如,日资的泰利必妥30多元一支,国产的氧氟沙星10~20元一支,两种滴眼液的技术含量和疗效相差无几,但前者销量要大得多。这是因为人家学术推广搞得好,医生信赖。”正大福瑞达产品部经理王晓峰说:“去年,润舒(氯霉素类)的销量大约为2000万支,销售金额(按批发价计)达1.5亿元。目前,国内生产滴眼液的厂家已超过20家,但只有3家药厂的氯霉素滴眼液批发价格能超过1元。氯霉素滴眼液普遍定价1元左右,但是,我们的价位虽然最高,零售价为9.8元/支,却是国内销售数量最多、销售金额最高的氯霉素滴眼液。这是由于产品的技术和品牌决定的。因为我们获得了玻璃酸钠的专利保护,所以取得了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的资格。”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王经理说:“我们的珍珠明目滴眼液和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珍视明药业分公司的珍视明滴眼液是中药保护品种。”

另据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CPN)对16个城市入网医院购药金额统计表明,去年第二季度北京入网医院从105家眼科用药生产厂家购入药品,其中国内及合资药厂88家,国外药厂17家。虽然国外药厂数量不及国内药厂,但国外眼科药物生产企业多为专业企业,拥有多项专利产品,价格也比国产药高,故医院购进国外药厂眼科用药品种总金额高于国内及合资药厂。北京眼科医院的张医生告诉记者,国内的眼科用药与外资品牌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有些疑难病症如眼底病、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还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陈有信教授说,外资、合资企业的产品主要在三个方面占有优势:产品的价格及利润;产品技术含量;营销理念和方法。在价格及利润方面,外资、合资企业产品走的是高端路线,产品质量和内外包装都是一流的,他们平均投在每支眼药水上的包装和质量控制费用往往比国内一支普通眼药水的卖价都高。在技术方面,以目前较为尖端的人工泪液为例,国内只有潜江制药的瑞珠滴眼液和南京立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替若两个品种,而国外每个眼科药厂都有自己的人工泪液产品,如诺华制药的诺沛凝胶已经是第五代人工泪液了。在营销理念和手段方面,“三资”企业更具超前意识,手法更灵活。比如正大福瑞达的润洁滴眼露,没有申请药品批准文号,而是按消毒品申报批文的,并直接定位在“视疲劳”。加上正大福瑞达每年在这个品种上投入的巨额广告费(每年超过1000万元),不但没有因为该产品不是药品而成为劣势,反而因为广告限制少,快速铸就了其眼科类产品的品牌地位,销量远远高于其他滴眼液。

记者在王府井的医药器械商店、金象大药房、一元堂西坝河店、金象西坝河店、清河辰清大药房等走访中发现,国产眼科药物走的大都是低价位路线,价格大多数在几角钱或一两元钱;而三资企业产品中,如抗视疲劳的眼药水,国产的8ml每瓶售价为1.8元,而合资企业的15ml每瓶售价19.5元,如果以同容积相比,两者比例达到1比5。在北京昌泰康药房,其店长朱强告诉记者,三资企业产品单从包装上讲就与国产货拉开了档次,作为人体最为敏感的器官——眼睛,消费者一般不会吝啬多花几元钱的。但是,国产眼科药,尤其是一些老品牌,也有较稳定的消费群。北京万辉药业属下的双吉制药销售部一位冯姓先生说,他们从1958年就开始生产红霉素,在北京市场年销售额为几十万元,但在其他区域市场则销量很少。

优化组合大势所趋 正规兵团更具实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眼科用药的生产企业已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几个大型眼科用药生产企业正在形成。从美兰德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对排行前10位的眼科用药品种的分析可以看出:眼科用药市场集中度正在提高。从品种看,居于前10位的药品在购买数量和金额方面都分别超过了市场总量75%和60%以上的份额。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的细分,眼科产品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生产企业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在眼科用药领域中已经形成了几支专业化的推动力量,而且这几支力量仍在不断扩大,在眼科用药领域趋于形成垄断之势。目前在国内眼科用药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生产企业有正大福瑞达、湖北潜江、沈阳兴齐、杭州天目山、眼力健、江西珍视明药业等公司,其中多数已经成为专业化的眼科用药生产企业。

正大福瑞达有限公司副总裁姬彦峰认为,眼科用药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在国外同样的企业,如美国、日本、欧洲一些非常大的眼药生产厂家,他们能占到本地市场份额的40%,有的甚至可以达到60%。在国内,还没有哪一家眼科制药生产企业形成绝对的优势品牌。眼球虽小,市场很大。未来的眼科市场将会不断地洗牌整合,市场份额将向优势企业集中。但与国外的眼科生产厂家相比,我们在眼科耗材和设备等方面还技不如人,某些高端眼科用药亟待研发,如治疗眼底病的眼药奇缺,国内外的厂家一直致力于此,但是尚未突破技术难关。

陈有信教授也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说,要想与国际接轨,没有实力是不行的。成本低,缺乏营销策划的游击战虽能在一地一时奏效,但终归无法与正规兵团抗衡。国内的眼科制药企业若想做强做大,首先要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其次要采用国际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某些眼科制药小企业(生产车间),目前还仅仅是满足于在某个区域的销售业绩,所生产的产品几十年如一日,在剂型、配方等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明确的营销理念和专业的营销队伍。相反,一批致力于眼科用药的专业化公司正在崛起。

潜江制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越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在全国设立20多个销售处,专职销售人员386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据了解,潜江制药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7.2%,在眼科用药市场占有率、品种规格、产销量等方面均居行业前列。

而沈阳兴齐制药厂北京办事处代国林经理对记者说,由于近年来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目前已有多家外资企业与兴齐接触,洽谈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