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附余》卷三:宽中丸
山楂不拘多少(蒸熟晒干)
上药研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消食宽中。治饮食过多,停滞不化,胸膈痞闷。
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
《三因》卷十六:宽中丸
大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炮)、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
上为末,醋煮糊丸,如梧桐子大。
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
每服10丸,姜汤送下;头疼甚,调救生散送下。
《鸡峰》卷十三:宽中丸
指迷宽中丸
黄橘皮4两,白术2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脾胃不调,冷气客于中,壅遏不通而为胀满者。
指迷宽中丸(《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简易》)。
《圣济总录》卷七十二:宽中丸
乌头(炮裂,去皮肤)半两,吴茱萸(汤浸,焙,炒)半两,高良姜半两,甘遂(麸炒)半两,大黄半两,栀子仁半两,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49粒。
上为末,用枣肉为丸,如小绿豆大。
逐积滞,化宿食,和胸膈。主积聚宿食不消。
每服1丸,生姜、橘皮汤送下。
《医方类聚》卷八十九引《王氏集验方》:宽中丸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3日,炒干)2两,乌药(去粗皮)2两,香附子(火燎去毛)2两,三棱(醋煮,切,焙干)1两,广荗(煨)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干姜(炮)1两,良姜(炒)1两,小茴香(炒)1两,神曲(炒)1两,麦芽1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宽中下气,暖胃调脾,消克饮食,补益虚损。主五劳七伤,下元虚冷,脚膝无力,腰滞腿疼,筋骨软弱,心胸胀满,呕逆恶心,恶闻食气;七症八瘕,五积六聚,痃癖气块,胁助疼痛,脐腹胀满,面黄肌瘦,身体倦怠,脾胃不和,不思饮食;风湿气痹,霍乱转筋,上吐下泻,气逆冲心,翻胃吐食,多年气痢,小肠疝气;妇人月事不行,脐腹疼痛,一切沉滞之气。
每服5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普济方》卷一八二:宽中丸
木香5钱,三棱1两,莪术1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1两,桔梗1两,缩砂仁1两,人参1两,当归1两。
上为细末,用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宽胸进食,消痞化积。主一切气疾,诸般停滞,肚腹疼痛不止。
米汤、姜汤送下。
《医方类聚》卷一九五引《修月鲁般经》:宽中丸
香附4两,陈皮2两,青皮2两,枳壳2两,枳实2两,三棱2两,莪术2两,神曲1两,麦芽1两,糖球子1两,牵牛(头末)12两。
上为末,滴水为丸。
肚内痞闷。
每服50-60丸,食远白汤吞下。
《普济方》卷二十二:宽中丸
大腹子(炮,去皮脐)、青皮、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气滞不快,饮食不消,胸膈痞塞,凝痰聚饮,状如伤寒,头疼胸痞。
每服10丸,姜汤送下。
《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宽中丸
枳壳。
上为末,酒糊为丸。
诸般气痛。
《普济方》卷二○四引《卫生家宝》:宽中丸
三棱1两,莪术1两,缩砂仁(炒)半两,青皮(去白)半两,沉香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香附子半两,胡椒半两。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宽胸膈,化冷物。主十膈五噎,滞满不通。
每服15丸,食后紫苏、生姜汤送下。
《御药院方》卷三:宽中丸
槟榔(面裹煨熟)2两,木香2两,半夏2两(生姜制),陈橘皮半两,青橘皮半两,京三棱7钱半,牵牛4两(微炒,取头末2两)。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气不升降,痰涎郁塞,饮食不化。
方中槟榔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