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食散
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草果肉、川乌头(炮),各三个。诃子(煨.去核)五个。
上为细末。
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只一、二服顿觉能食。
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食前服。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进食散
青橘皮(去瓤)陈皮(去白)高良姜(薄切,炒)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7.5克 草果肉 川乌头(炮)各3个 诃子(煨,去核)5个
上药研细末。
温中祛寒。治脾胃虚冷,不思饮食,及久病脾虚全不食者。
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
《朱氏集验方》卷四:进食散
青皮、陈皮、甘草、肉桂、附子(炮)、草果子、诃子、良姜、白姜各等分。
调脾进食。主腹胀吐逆。
上(口父)咀。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1盏半,煎至1盏,空心服,日3次。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进食散
白扁豆(微炒)2钱半,石莲肉(炒,去心)2钱半,人参(焙)2钱半,茯苓1钱半,神曲2钱半,甘草(炙)1钱,白芷1钱,木香1钱,黄耆1钱。
上为细末。
进食。主
每服婴孩1字,2-3岁半钱,4-5岁1钱,水半钟,加生姜1片,大枣半枚,煎十数沸,调末服之。
《医方大成》卷三引《济生》:进食散
进食汤
半夏曲1两,肉豆蔻(面裹煨)1两,草果仁1两,高良姜(炒)1两,麦糵(炒)1两,附子(炮,去皮尖)1两,丁香1两,厚朴(去皮,姜炒)1两,陈皮(去白)1两,人参(去芦)半两,青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
脾胃虚寒,或为生冷所伤,或七情所扰,胸膈痞塞,不思饮食,痰逆恶心,大便溏泄。
进食汤(《普济方》卷二十五)。
《苏沈良方》卷四引李潜方:进食散
理脾散
青皮1分,陈皮(去瓤)1分,草豆蔻3个,甘草1分(炙),诃子(去核,煨)5个,高良姜(薄切,炒)1分,川乌头1个(炮,去皮脐),肉桂1分(去外皮)。
脾胃虚冷,不思食,及久病人脾虚,全不食者。
脾虚不食:李潜在真州治贾使君女子,已五十余日,病脾多呕,都不进食,医绝无验。潜投此药一服,遂食蒸饼半枚,明日百味皆思。潜云:此药进食极神速。予疑此药太热,潜云不然,用之三十年,无不效者。
理脾散(《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如宜方》)。方中草豆蔻,《局方》(淳祜新添方)作“草果肉”。
《治疹全书》卷下:进食散
神曲(炒)、麦芽(炒)、砂仁、山楂。
醒脾和胃。主疹后不食。
上为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