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茴香丸
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吴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实24克。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克。
温经导滞,理气止痛。主寒凝肝经。
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姜汤送下。
《宣明论》卷十三:茴香丸
茴香(炒)半两,良姜半两,官桂半两,苍术1两(汁浸)。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止痛。主男子、妇人脐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下元久冷。
每服10丸,空心、食后生姜汤送下;止痛,温酒送下。
《普济方》卷三九九:茴香丸
陈皮、茱萸、三棱、莪术、丁香、枳壳(炒)、茴香(炒)、槟榔(炒,去巴)、神曲、麦芽各等分,使君子100个。
上为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
虫积气痛。
空心饭饮送下;或姜汤送下亦可。
《局方》卷五:茴香丸
茴香煎
威灵仙(洗去土)3两,川乌头(炮,去皮脐)3两,陈皮(去白)3两,防风(去苗)3两,川楝子(麸炒)3两,萆薢3两,乌药(去土)5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2两,赤小豆8两,茴香(炒)8两,地龙(去土,炒)7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久服补虚损,除风冷,壮筋骨,明耳目。主丈夫无脏久虚,冷气攻冲,脐腹绞痛,腰背拘急,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及膀胱、小肠气痛,并肾脏风毒,头面虚浮,目暗耳鸣,脚膝无力,肿痛生疮;妇人血脏虚冷,食减力少,肢体疼痛。消渴,虫食津液而渴者。
茴香煎(《鸡峰》卷七)。
《名家方选》:茴香丸
鹿角霜5两,茴香2两,胡椒1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
疝瘕,腰腹痛或引囊及囊大者。
口服。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茴香丸
胡芦巴8钱,茴香6钱,巴戟2钱,川乌2钱,川楝肉4钱,吴萸5钱。
酒糊为丸。
小腹冷癖,有形如卵,上下走痛不可忍。
每服15丸,小儿5丸,盐酒送下。
《圣惠》卷七:茴香丸
茴香子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硇砂3分,天麻3分,木香3分,白附子3分(炮裂),白矾3分(烧令汁尽),阿魏3分(面裹,煨面熟为度),自然铜3分(细研),干蝎1两(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为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风冷气,脐腹虚胀疼痛。
每服20丸,以生姜、葱白煎酒送下,不拘时候。
《普济方》卷二十九引《指南方》:茴香丸
茴香1两,香附半两,菟丝子2两,桑螵蛸半两,盐(炒过)2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虚寒,小便数。
每服30丸,温酒送下。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茴香丸
茴香(炒)1两,荜澄茄1两,槟榔1两,木香1两,苦楝子1两,硇砂(细研)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麸炒黄,研),阿魏1两半。
上为末,次以酒化阿魏,同硇砂、桃仁膏入少面熬令得所,同上件药末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
盲肠风气,小肠疼痛,不可忍。
每服20丸,爆葱酒送下,温服。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茴香丸
舶上茴香(炒)1两,地龙(去土,炒)1两,赤小豆(炒)1两,川苦楝(去皮,炒)1两,川乌头(炮,去皮尖)1两,乌药(锉)1两,牵牛(炒,取末)1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风毒湿气,攻疰成疮,皮肉焮热,紫破脓坏,行步无力。
每服15丸,空心盐汤送下,日2次。
《圣济总录》卷九十四:茴香丸
茴香子(炒)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胡椒半两,楝实(锉碎,麸炒)半两,延胡索半两,木香1分,虻虫(去翅足,炒)1分,海蛤1分,芫花(醋炒焦)1分,硇砂(研)1分,木通1分。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厥疝上攻,腹痛无时
每服10丸,食前盐酒送下。
《圣惠》卷十一:茴香丸
茴香子(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天南星(炮裂)1两,硫黄(细研)1两,丁香1两,木香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1两,预知子1两,桂心1两。
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以醋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阴毒伤寒,四肢逆冷,心下痛硬,气欲绝者。
每服1丸,研碎,以炒生姜热酒调下,良久煎葱白艾汤投之,不拘时候频服之。
《普济方》卷—一三:茴香丸
八角茴香半两,川楝子5个,川独活半两,甘草(以上酒炙)半两,谷精草半两,末茶1两(半两为衣),苍术1两(酒炙)。
上为末,酒糊为丸。
破伤风。
每服1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茴香丸
茴香1两(微炒),附子1两(炮,去皮脐),补骨脂1两(微炒),胡桃仁1两。
上为末,入胡桃同捣烂,煮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膀胱气痛,及虚冷气下注。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圣惠》卷七:茴香丸
茴香子丸
茴香子3分,木香1分,萝卜子半两(微炒),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蓬莪荗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3分。
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肾脏虚冷气攻两胁胀满,腹内疼痛,四肢不和。
茴香子丸(《圣济总录》卷五十二)。《圣济总录》有“附子”。
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二十二:茴香丸
茴香2两,生姜4两。
同捣令匀,净器内湿纸盖1宿,次以银石器中,文武火炒令黄焦,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助脾胃,进食。主
每服10-15丸,茶酒送下。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茴香丸
茴香子丸
茴香2两(炒),川乌头2两(炮裂,去皮脐),川楝子2两,陈橘皮2两(去白瓤),萆薢2两,地龙2两(去土,微炒),旋覆花2两,蜀椒(去闭口及目,炒出汗)2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虚损,除风冷,壮筋骨,明耳目。主虚损。
茴香子丸(《普济方》卷二二○)。
《儒门事亲》卷十二:茴香丸
茴香8两(炒),川楝子(炒)3两,川乌(炮,去皮)3两,威灵仙(洗去土)3两,防风(去芦)3两,陈皮3两,地龙1两(去土,微炒),乌药5两,赤小豆8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
湿气下行,流入脬囊,大肿,痛不可忍。
每服3-5丸,茶酒送下。
《朱氏集验方》卷八:茴香丸
苍术(水浸3日,去皮,锉,焙)2两,杜仲(制)2两,破故纸2两,川椒2两,茴香1两1钱,厚朴1两。
上药以青盐三分之一,入在瓶内,酌量入水,文武火煮,水尽为度,焙干为末,酒糊为丸。
补气血。久服明眼。主腰疼。
每服50丸,空心酒送下。
《普济方》卷二一九引《经效济世方》:茴香丸
茴香1斤(去枝梗),生姜2斤。
以生姜细搽,淹茴香1宿,晒,焙干为末。另研青盐末1两半拌匀,温水泡蒸饼,微炙干,研,入药末再捣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壮下元。主
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