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散

《古今医鉴》卷六:调胃散

处方

苍术、白术、茯苓、白芍药、桔梗、紫苏、槟榔、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

胀满。

用法用量

小便闭,加车前子;腹胀,加枳壳。

摘录
《古今医鉴》卷六

《普济方》卷三九六:调胃散

处方

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苍术、白茯苓(去皮)、桔梗(炒)、缩砂仁、厚朴(姜制)、肉豆蔻、扁豆(姜炒)、薏苡仁(炒)、山药、石莲肉(去心)、粉草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冷痢。

用法用量

猪肉拌食。

痢不止,加诃子肉;吐不止,加丁香;吐痢内虚,可酌加附子、木香;重者,加白姜。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六

《御药院方》卷三:调胃散

处方

藿香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半夏曲(每1两用生姜3两半)2两,厚朴(每1两用姜1两拌制)2两。

制法

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

阴阳气不和,三焦痞隔,五劳七伤,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头目肢节疼痛,心腹胀满,呕逆恶心,痰涎咳嗽,手足虚肿,五种隔气噎塞,寒热水泻诸痢,妇人产后蓐劳,脾胃不和,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

本方为细末,生姜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名“调胃丸”。每服五十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

《伤寒标本》卷下:调胃散

处方

水银、舶上硫黄。

制法

上研至黑。

功能主治

伤寒呕吐,四肢厥逆清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重者2钱,米饮送下。

摘录
《伤寒标本》卷下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调胃散

处方

苍术(米泔浸去粗皮)8钱,厚朴(姜汁炒)5钱,陈皮5钱,茯苓2钱,丁香2钱,甘草2钱,白术2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热助手少阳火入于手太阴肺,故红点如斑,出于皮毛间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或研细,沸汤入盐点服2-3钱。

摘录
《痘科类编释意》卷四

《准绳·幼科》卷三:调胃散

处方

人参3钱,白术2钱半,甘草(炙)1钱,白茯苓1钱,罂粟子1钱,白附子半分,藿香半钱,丁香半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积热。

用法用量

服桃枝丸取积热后用此方。

摘录
《准绳·幼科》卷三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调胃散

处方

紫背荷叶(焙)半两,黄耆(锉)1分。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生姜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调胃散

处方

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生干地黄(焙)1两,菖蒲(锉)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柴胡(去苗)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3分,秦艽(去苗土)3分,黄连(去须)3分,桂(去粗皮)半两,吴茱萸(汤洗去涎,焙干炒)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以温水调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