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症汇要》卷一:寸金丹
香附子 川羌活 山楂肉 川芎 新会皮 前胡 干葛 紫苏叶 赤苓 广木香 薄荷 砂仁 茅术 赤芍 乌药 防风 广藿香 白芷 厚朴各90克 生甘草45克 生蔻仁60克 枳壳 草蔻各30克 六神曲150克
以上诸药,晒干磨为细末,丸如梧桐子大,飞辰砂30克为衣。
主赤白痢疾,霍乱吐泻,胸腹闷痛。
每服9克,用藿香煎汤送下。
《普济方》卷四十六:寸金丹
川芎、乌头、甘草、荆芥、薄荷各等分。
上为末,酒打面糊为丸,如皂子大。
头风,偏正风。
每服1丸,食后细嚼,茶清送下。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寸金丹
神曲(炒)9两,苍术(炒)1两,白芷1两,甘草1两,川芎1两,茯苓1两,防风1两,草果仁1两,前胡1两,橘皮1两,砂仁2两,羌活1两,法半夏1两,藿香1两,苏叶1两,木香1两,厚朴(制)1两,薄荷1两,香附(醋炒)1两,乌药1两,白豆蔻1两,枳壳(炒)1两。
上为细末,过罗,每34两细末,兑朱砂1两,混合均匀,炼蜜为大丸,重2钱5分。
散寒解表,祛暑止呕。主中寒、中暑、感冒发烧,呕吐泻泄,胸满腹痛。
每服1至2丸,温开水送下。
《一盘珠》卷八:寸金丹
藿香5钱,苍术(土微炒去油)5钱,川厚朴(去粗皮,锉片,姜水炒)5钱,陈广皮5钱,吴神曲(炒黄色,勿令焦)5钱,紫苏叶5钱,生白芍5钱,赤茯苓5钱,桔梗5钱,白芷5钱,法半夏5钱,砂仁(微炒)3钱,广木香(不见火,研为末)3钱。
上为细末,外用钩藤钩1两、薄荷1两,浓煎去滓,酒水为丸,每丸重5分。
小儿食滞感冒。
姜汤送下。
《百一》卷十五:寸金丹
寸金丸
当归(酒浸1宿)1两半,楮实子1两半,川楝子(炒)1两半,全蝎40个(炒),巴豆7个(炒热,去皮壳)。
上为细末,用浸当归酒打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元阳虚弱,寒气攻冲,膀胱、小肠发肿作痛;或在心胁,牵连小腹,连属阴间,致身体憎寒,撮痛不可忍。
寸金丸(《局方》卷八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仙拈集》卷四:寸金丹
乌药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前胡1两,川芎1两,砂仁1两,厚朴1两,藿香1两,半夏1两,木香1两,紫苏1两,薄荷1两,苍术1两,香附1两,赤茯苓1两,白芷1两,陈皮1两,枳壳两半,炙草两半,白豆蔻2两,草果仁1两。
上为末,另用神曲24两,多捣生姜汁拌糊为丸,以水飞朱砂2两为衣,每丸重1钱2分,阴干。
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伤寒时疫;头疼脊强,恶寒发热;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疟疾;泻痢脓血;肚痛饱胀;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伤风咳嗽,瘴气,吞酸;产后昏迷,恶露不尽;小儿急,慢惊风。
大人服1-2丸,小儿半丸,以愈为度。男妇老幼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姜汤送下;伤寒时疫,头痛脊强,恶寒发热,葱、姜汤送下;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姜汤送下;初疟久疟,桃枝汤送下;泻痢脓血,肚痛饱胀,木香汤送下;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姜汤送下;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凉水调灌即解;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清米饮送下。
孕妇忌服;虚劳吐血、咳嗽者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