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木根

《中药大辞典》:柞木根

拼音注音
Zhà Mù Gēn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秋后挖取根部,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柞木皮"条。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治黄疸,水肿,痢疾,肺结核咯血,瘰疬。

①《草木便方》:"治黄疸,鼠瘘,难产,胎死腹中。"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行肝络。治血气腹痛。"

③《四川中药志》:"治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6钱(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酒调。

复方

①治黄疸,水肿,关窍不通:柞木根四至六钱。煎服或烧炭兑酒服。(《四川常用中草药》)

②治痢疾:柞木根三两。煎汤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肺结核咯血:鲜柞木根皮二至四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④治瘰疬、鼠瘘:柞木根、何首乌、九子连环草、夏枯草、母猪藤、昆布、海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柞木根

拼音注音
Zhà Mù Gēn
英文名
root of Japanese Xylosma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ylosma congestum (Lour.) Merr.[Croton congestum Lour.;X.japonicum (Walp.) A.Gray;X.racemosum (Sieb.et Zucc.) Miq.]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亦可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秦岭以南和长江以南各地。

原形态

柞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大,高2-10m。枝干常疏生长刺,尤以小枝为多。叶革质,互生,具柄,长3-10mm;叶片广卵形、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侧脉4-6对。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长1-2cm,有柔毛;萼片4-6,卵圆形;无花瓣;雄花有多数雄蕊,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位于雄蕊外围;雌花花盘圆盘状,边缘略成浅波状,子房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浅裂。浆果球形,直径3-4mm,成熟时黑色,先端有宿存花柱。种子2(-3)颗。花期夏季。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味苦;性平

注意

孕妇禁服。

功能主治

解毒;利湿;散瘀;催产。主黄疸;痢疾;水肿;肺核咯血;瘰疬;跌打肿痛;难产;死胎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18g,鲜品60-120g;或烧存性研末酒调。

复方

①治黄疸,水肿,关窍不通:柞木根四至六钱。煎服或烧炭兑酒服。(《四川常用中草药》)②治痢疾:柞木根三两。煎汤服。(《湖南药物志》)③治肺结核咯血:鲜柞木根皮二至四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④治瘰疬、鼠瘘:柞木根、何首乌、九子连环草、夏枯草、母猪藤、昆布、海藻。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治黄疸,鼠瘘,难产,胎死腹中。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除湿,行肝络。治血气腹痛。

3.《四川中药志》:治水肿。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