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叶垂头菊

拼音注音
Xiá Yè Chuí Tóu Jú
别名

垂头菊

英文名
Narrowleaf Cremanthodium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狭叶垂头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emanthodium angustifolium W. W. Smi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沼泽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及云南。

原形态

狭叶垂叶头菊 草本,高达45cm。根多数,稍肉质。茎下部无毛或近无毛,上部被白色或有时混有紫色绵毛。基生叶密集,条状披针形,长达24cm,宽1.5-2cm。先端尖或稍尖,基部膜质,鞘状,全缘,无毛,近无柄;茎下部叶通常3,条状披针形或狭条状匙形,长5-9cm,无柄;茎上部叶苞叶状,条形工钻形,长1-1.5cm。头状花序中等大,单生于茎端,下垂;总苞半球状,直径2.5-3cm;总苞片1层,宽披针形,长12-15mm,稍尖,紫色,被暗紫色长柔毛,干时近黑色,被暗紫色长柔毛,干时近黑色;小花筒状,橙黄色,长约8mm。瘦果长圆形,长4-5mm,有条纹;冠毛污白色。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疮疡疖肿;肺痈;乳痈;肠痈;热病高热;热结便秘;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退烧、消炎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