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树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树皮

拼音注音
Kǔ Shù Pí
别名

苦通皮、马断肠、吊杆麻、菜虫药、老虎麻

来源

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以根皮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

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杀虫。用于黄水疮,头癣,骨折肿痛,阴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备注

(1)本品亦作农业杀灭害虫之用。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苦树皮

拼音注音
Kǔ Shù Pí
别名

苦皮子(《四川中药志》),山熊胆(《新医学》(3):26,1972),赶狗木(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出处

《中国药植志》

来源

为苦木科植物苦木树皮、根皮茎木

生境分布

生长于湿润而肥沃的山坡、山谷、林缘、溪边、路旁等地。分布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苦木,又名:黄楝树、崖漆树、苦檀木、苦皮树、臭辣子、苦树、鱼胆树、青鱼胆、狗胆木、苦胆木、山苦楝。

灌木或落叶小乔木,高7~10米。树皮灰黑色;幼枝灰绿色,无毛,具明显黄色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厘米,小叶11~13;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柄极短或几无柄。花黄绿色而小,雌雄异株,6~8朵集成腋生聚伞花序,总梗长达12厘米,密生短柔毛;花萼4~5,卵形,有时被细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在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捩,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红色,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毒性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苦木,有毒部位:根皮、树皮及叶。中毒症状:食多量,引起咽喉、胃部疼痛,呕吐、下泻,眩晕、抽搐,严重者休克。解救方法:洗胃,服蛋清或面糊;饮糖水或注射葡萄糖液;腹剧痛时可注射阿托品或复方樟脑酊;抽搐时给镇静剂;如休克则给兴奋剂等对症治疗。"

化学成分

木材含苦木素、异苦木素。又含苦树素A、苦树素B、苦树素C、苦树素D、苦树素E、苦树素F、苦树素G、苦木半缩醛A、苦木半缩醛B、苦木半缩醛C、苦木内酯A、B、C、E、F、H、J、K、M、N等。并含倍半萜醇苦木萜醇、生物碱苦木酮碱、甲基苦木酮碱。此外,又含无苦味的四种结晶物质:色素成分2,6-二甲氧基-p-苯醌、三萜类、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2,4-二氯-6-氨基吡啶。

果实和核仁含脂肪袖,油中有洋芫荽子酸、棕榈酸、月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药理作用

苦木素味极苦,可作健胃剂,增进食欲;过量引起呕吐。可作为吐根碱的良好代用品,1:10000的浓度在体外能抑制溶组织阿米巴的运动(吐根碱同样浓度尚无作用),其浸剂灌肠可治蛲虫。对兔静脉注射0.14克即可致死,但它不易自胃肠道吸收;兔肌肉注射30毫克/公斤或大鼠肌肉注射20~100毫克/公斤,不致产生中毒。以苦木素溶液灌注哺乳动物心脏,可抑制心跳振幅及频率。对昆虫(蚕)的毒性与对哺乳动物(兔)的毒性相似,可侵犯神经系统,在兔先引起全身的肌肉震颤,而后转入麻痹。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有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治菌痢,胃肠炎,胆道感染,蛔虫病,急性化脓性感染,疥癣,湿疹,烧伤。

①《中国树木分类学》:"泻湿热,杀蛔虫,治疥癣。"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毒。治痧气及胃肠炎,肺炎,恶性疟疾。"

③《四川中药志》:"洗疮毒,治虫疮。"

④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湿止痒。治毒蛇咬伤,烧伤,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复方

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苦木二份,金樱根一份。水煎三次,第一次煮沸二小时,第二、三次各煮沸一小时半,过滤并合并过滤,浓缩成膏。外敷。(《中草药通讯》(2):59,1972)

临床应用

①治疗细菌性痢疾

观察10例,9例于2~5天治愈。腹痛及脓血便平均1~2天消失,大便镜检2~4天转阴。服药7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用法:研粉或制成片剂内服,每次1~3克,每日3~4次;或用木质3~5钱,每日1~2次煎服。

②用于胆道感染

治疗胆囊炎2例、胆道蛔虫合并感染1例、胆道结石2例,服药后4~32小时腹痛消失,12~24小时退热。对消炎、止痛效果满意。用法同上。

③治疗烧伤和外伤

用10~20%山熊胆煎液洗涤创面,涂以5~30%山熊胆软膏或撒布粉剂。治疗浅Ⅱ度和部分深Ⅱ度、面积2~15%烧伤6例,均在5~12天治愈,无1例感染。治疗外伤100余人,效果尚佳。对皮肤粘膜无刺激性,肉芽生长快,伤口愈合迅速。

④治疗多发性疖肿

口服山熊胆片(0.4克)宁片,每日3次。观察4例,服药后很快控制炎症。3例痊愈,1例并用四环素治愈。

此外,曾以山熊胆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湿疹、癣疾、淋巴结炎、副睾炎、盆腔炎、胃痛、肋膜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也收到一定效果。认为.此药有消炎(特别对急性炎症)、止痛、防腐作用。服药后除有口干现象外,未见毒性反应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树皮

拼音注音
Kǔ Shù Pí
别名

苦皮子。

英文名
Indian Quassiawood, Bark of Indian Quassiawood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ses (D.Don)Benn.的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crasma quassioses (D.Don)Benn.[Rhus ailanthoides Bunge;Picrasma ailanthoides(Bunge)Pl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剥取皮,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m以下的湿润而肥沃的山地、林缘、溪边、路旁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黄河以南各地。

原形态

苦木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7-10m。树皮灰黑色,幼枝发绿色,无毛,具明显的黄色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枝端,长20-30cm;小叶9-15,卵状披针形至阔卵形,长4-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两侧不对称,边缘具不整齐锯齿。二歧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达12cm,密被柔毛;花杂性,黄绿色;萼片4-5,卵形,被毛;花瓣4-5,倒卵形,比萼片长约2倍;雄蕊4-5,着生于4-5裂的花盘基部;雌花较雄花小,子房卵形,4-5室,花柱4-5,彼此相拥扭转,基部连合。核果倒卵形,肉质,蓝至红色,3-4个并生,基部具宿存花萼。花期4-5月,果期8-9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呈单卷状、槽状或长片状,长20-55cm,宽2-10cm,大多数已除去栓皮。未去栓皮的幼皮表面棕绿色,皮孔细小,淡棕色,稍突起;未去栓皮的老皮表面棕褐色,圆形皮孔纵向排列,中央下凹,四周突起,常附有白色地衣斑纹。内表面黄白色,平滑。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略粗糙,可见微细的纤维。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皮横切面:木栓层由10多层细胞组成,壁木栓化,内含黄棕色物质;木栓形成层不明显;栓内层薄壁组织中散布草酸钙簇晶及单晶,较老的树皮中尤多,并含少量淀粉粒。中柱鞘纤维束稀疏散列,由20-60个纤维细胞组成,壁木化,胞壁厚6-8μm。韧皮部纤维束很发达,幼皮约8层左右,治皮可达30-40层,与筛管群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排列成长条形,胞壁薄,不木化;筛管群由1-2列皱缩的细胞组成;在纤维束之间常有1种长方形的多壁孔薄壁细胞,在薄壁细胞中有淀粉粒及草酸钙单晶或簇晶散在,有些薄壁组织中充满着排列成行的草酸钙簇晶,包围着纤维束形成结晶鞘。射线细胞宽1-5列,径向延长。

粉末特征:黄棕色。①中柱鞘纤维碎片,胞壁厚,木化,有倾斜的单纹孔,并常有含草酸钙簇晶的薄壁细胞(结晶鞘)伴在。②韧皮纤维胞壁薄,不木化,有倾斜的单纹孔。③草酸钙簇晶及单晶随处可见,单晶直径6-25μm,簇晶直径8-20μm。④淀粉粒细小,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4μm,层纹、脐点均不明显。⑤多壁孔的韧皮薄壁细胞长方形,有时一端倾斜,长120-230μm,宽20-25μm。

毒性

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灌胃总碱LD50为1.971g/kg,约相当于成人每日每lkg用量的6570倍。给予较大剂量总碱后,小鼠出现活动降低、站立不稳、闭眼伏下不动、呼吸平稳,一般在给总碱4小时内中毒死亡。

化学成分

含苦木西藏(picrasidine)I、J、K、T。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苦木总生物碱对溶血性乙型链球菌816.金黄色葡萄球菌209P、宋内氏痢疾杆菌51334.苦草杆菌6633和八叠球菌有抑菌作用,对变形杆菌OX19.大肠杆菌0111和绿脓杆菌11无抑菌作用。从总生物碱中分出的1-甲氧甲酰-β-咔巴啉、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1-乙烯基-4,8-二甲氧基-β-咔巴啉为抗菌有效成分。

2.降压作用:经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的犬,静脉注射0.5%总碱5mg/kg,降压作用非常明显,由给药前136±2.3降为100±2.6mmHg,P<0.001,并能持续96分钟左右。恢复正常后的血压仍比给药前低5-10mmHg,并保持不再升高。给药剂量减少,降压作用强度稍有减少。在给药过程中未见麻醉犬呼吸有明显改变。给大鼠以0.2g/kg总碱灌胃,对照组动脉血压为140±2.6mmHg,而给药组为110±4.27mmHg,P<0.001,降压作用非常明显。

3.对心脏的作用:经硫喷妥钠麻醉的犬,分别从股静脉注射总碱5、7.5、10、15、20、30、50、100mg/kg,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心率作用,一般在开始给药后15秒左右即逐渐有所显示。当剂量为5mg/kg时,给药后2秒即达减慢高峰,而后逐渐恢复,8-10分钟恢复正常。当剂量逐渐增大时,心率减慢明显,高峰出现时间亦后移至4-10分钟,并可持续15分钟以上,然后逐渐恢复。总碱在减慢心率的同时,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延长P-R间期及减慢房室传导作用。总碱对麻醉犬静脉注射剂量为5-10mg/kg,未见到ST-T明显改变,在剂量为15mg/kg以上,则实验狗心电图出现因血压极度下降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现象,例如T波双向、倒置及ST段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等,亦有出现室上性早搏者。Q-T间期在不同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剂量愈大,延长程度愈大。一方面为心率减慢之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较大剂量时的心肌供血不足。

4.对正常家免及高SGPT家免的影响:总碱对正常家兔血清谷-丙转氨酶未见明显影响,但对CCl4严重中毒性肝炎家兔血清谷-丙转氨酶却有非常明显的降低作用,实验组为503±22单位/100ml血清,P<0.001,对照组为661±17单位/100ml血清,对CCl4严重中毒的家兔能明显地减少死亡,实验组的百分死亡率为11%,P<0.001,对照组为44%。

5.抗蛇毒作用:苦木注射液(每1ml相当于生药2g)对银环蛇毒中毒的小白鼠和犬有非常显着的保护作用,小白鼠保护率为75.6%,犬保护率为100%。对眼镜蛇毒和五步蛇毒中毒小白鼠无明显保护作用。苦木注射液对银环蛇毒中毒的犬保护给药剂量为1.6g/kg,为临床一般治疗剂量0.16g/kg的10倍。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苦;寒;小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杀虫。主湿疹;疮毒;疥癣;蛔虫病;急性胃肠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每次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各家论述

1.《中国树木分类学》:泻湿热,杀蛔虫,治疥癣。

2.《南宁市药物志》:消炎解毒。治痧气及胃肠炎,肺炎,恶性疟疾。

3.《四川中药志》:洗疮毒,治虫疮。

4.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去湿止痒。治毒蛇咬伤,烧伤,皮肤湿疹。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