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辞典》:苦瓜根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夏、秋采收。
苦,寒。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苦,寒。"
清热解毒。治痢疾,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热解毒。治火牙痛;外洗疮毒。"
内服:煎汤,1~2两(鲜用)。外用:煎水洗。
①治痢疾腹痛、滞下粘液:苦瓜根二两,冰糖二两。加水炖服。(《众集验方》)
②治大便带血:鲜苦瓜根四两。水煎服。
③治风火牙痛:苦瓜根捣烂敷下关穴。
④治疔疮:苦瓜根研末调蜂糖敷。(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中华本草》:苦瓜根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mordica charanti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苦瓜,一年生攀援草本,多分枝,有细柔毛,卷须不分枝。叶大,肾状圆形,长宽各约5-12cm,通常5-7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叶柄长3-6cm。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长5-15cm,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宽5-15mm,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长4-6mm;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长1.5-2cm,先端钝圆或微凹;雄蕊3,贴生于萼筒喉部。雌花单生,有柄,长5-10cm,基部有苞片;子房纺锤形,具刺瘤,先端有喙,花柱细长,柱头3枚,胚珠多数。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长8-30cm,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自顶端3瓣开裂。种子椭圆形,扁平,长10-15mm,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味苦;性寒
清湿热;解毒。主湿热泻痢;便血;疔疮肿毒;风火牙痛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退热解毒。治火牙痛;外洗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