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粢米、穄米(《补缺肘后方》),糜子米(《饮膳正要》)。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之不粘者。5~6月采收,碾去壳用。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性味
甘,平。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③《本草拾遗》:"性冷。"
注意
《日华子本草》:"多食发冷气。不可与川附子同食。"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凉血解暑。
①《别录》:"主益气,补不足。"
②《千金·食治》:"益气安中,补虚和胃,宜脾。"
③《日华子本草》:"治热,压丹石毒,能解苦瓠毒。"
④《纲目》:"凉血解暑。"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研末。
摘录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