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囊蕨

拼音注音
Jiá Nánɡ Jué
别名

篦子草、天鹅抱蛋、锯草、梳子草、铁蕨萁

英文名
Ivorywhite Sreuthiopteris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乌毛蕨科植物荚囊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ruthiopteris eburnea(Christ) Ching[Blechnum eburnea Christ]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800m的干旱石灰岩壁上。

资源分布:分布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植株高25-60cm。根茎粗短,横卧斜生,密被栗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簇生,二型;营养叶的柄长3-15cm,禾秆色;叶片披针形,厚革质,长20-45cm,宽2.5-6cm,锐尖头,基部渐变狭,两面光滑,一回羽裂几达叶轴;裂片向下部逐渐缩小成耳形,中部的长1.5-2.5cm,宽4-6mm,短尖状,全缘,侧脉单一,不明显。孢子叶通常略较长,裂片较短而狭。孢子囊群条形,生于叶缘内,与中脉并行;囊群盖条形,外缘着生,成熟时开向中脉,边缘多少啮断状。

归经

肺;心;肝;膀胱经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主淋证;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甘、涩、性凉。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