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绵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绵藤

拼音注音
Hónɡ Mián Ténɡ
来源

蔷薇科红绵藤Rubus rufo-lanatus H. T. Chang,以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主治内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干叶研粉和煎剂入药均可。

备注

制剂“止血灵注射液”适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及外伤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呼吸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及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红绵藤

拼音注音
Hónɡ Mián Ténɡ
出处

《中草药通讯》4:41,1972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红绵藤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上。分布我国南部。

原形态

常绿攀援性灌木。易生不定根。枝和叶柄均密被极贴伏之铁锈色棉毛。枝具小刺或近无刺。叶通常呈披针状椭圆形,长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为不大规则的全缘或3~5浅裂,有锯齿,上面光滑呈深绿色,下面密被贴伏之铁锈色棉毛;托叶掌状全裂为4~6条线。伞房花序腋生,花白色;花萼反卷;雄蕊2~3列,花药有束状长毛。果扁圆形,熟时红色。花期春末。

功能主治

治外科手术及外伤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妇科出血以及血液病引起的出血。

用法用量

用注射液直接滴于伤口,或湿敷,或肌注。

临床应用

止血:取红绵藤干叶6斤制成注射液3000毫升,分装每支2毫升。一般每日肌注1支,对外科手术及外伤出血可用注射液直接滴于伤口,或用消毒纱布浸药液外敷止血。共治疗各种外科手术及外伤性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泌尿系出血、血液病引起的出血计77例,结果显效53例,有效22例,无效2例。以注射液滴于伤口或外敷止血,奏效迅速,止血最短时间为1分钟,用药后在出血部位明显出现凝块;对伤口及创面(包括腹腔内手术创面)均无刺激作用,并能加速伤口愈合。未见任何副作用。此外,红绵藤经提取后,还可制成外用止血水、止血冲剂、止血糖浆、止血海绵等多种剂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绵藤

拼音注音
Hónɡ Mián Ténɡ
英文名
Hastateleaf Raspberry
出处

出自《中草药通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戟叶悬钩子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hastifolius Lévl.et Vant.[Rubus rufo-lanatus Chang H. 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坡阴湿处及沟谷土质较疏松肥沃的黄壤疏林内或溪涧两旁的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戟叶悬钩子 常绿攀援灌木,长达12m,主干直径4-6cm。枝圆柱形,灰褐色,长鞭状,枝顶端落地常生不定根,小枝密被灰白色绒毛,疏生短小皮刺。单叶,近革质;叶柄长2-5cm,密被绒毛;托叶离生,掌状分裂几达基部;叶片长圆披针形,长6-12cm,宽2.5-4cm,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密被红棕色绒毛,边缘具细小锯齿,或近基部有2浅裂片,侧脉5-8对。花白色,3-8朵成伞房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直径1.5cm;花萼外密被红棕色绢状长柔毛,内面紫红色;花瓣倒卵形,与萼片近等长;雄蕊多数,排成2-3列,花药淡黄色,背部稍具绢状长柔毛;雌蕊多数,花柱疏生绢状长柔毛。果实扁圆形,直径1-1.2cm,红色,熟透时变紫黑色。花期3-5月,果期4-6月。

归经

胃;膀胱;肺经

性味

涩;平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主吐血,咯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手术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制成糖浆。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药液湿敷。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