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海鳗
海鳗鲡、鳗鱼
鳗鲡目海鳗科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 (Ferskal),以全鱼入药。
南海、东海、渤海。
海鳗的鱼鳔中含蛋白质、脂肪及胶体物质;胆汁中含胆酸、甘胆酸和牛磺胆酸。
甘、平。
主治食欲不振:海鳗1条,浸酒内,待其醉死,同酒炖食。外用治皮肤恶疮,癣疥。
脑、卵巢及脊髓中含卵磷脂、脑磷脂、神经磷脂及胆固醇,是提取卵磷脂和脑磷脂的原料。(供临床应用)
《中药大辞典》:海鳗
慈鳗、狷狗鱼、海鳗鲡、慈鳗鲡、狗鱼(《日华子本草》),狗头鳗(《随息居饮食谱》),勾鱼、即勾、狼牙鳝(《黄渤海鱼类调查》),尖嘴鳗、乌皮鳗、九鳝、门鳝(《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日华子本草》
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肉。
栖于近海。昼伏于泥穴或岩礁裂缝中,夜出觅食。分布我国沿海一带,多见于东、南海,北方惭少。
身体细长,前部为圆管状,尾部侧扁,向后逐渐变细。体长50厘米以上。头长而前部尖锐。吻长而尖,尖端圆而膨大,其后有一深凹。上颌长于下颌。眼大,近圆形,位于头的两侧,无活动的眼缘。口裂大,口角远超过眼后缘。前鼻孔为短管状,位于吻端凹部后方,后鼻孔不成管状,位于眼前中邢。舌不能活动。两颌牙强大而锐利,两侧均为3行。上颌前端有大形犬牙8~16个,下颌前端有大犬牙6~7个。下领外行牙不向外方倾斜,口闭合时不露出口外。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牙尖。体无鳞,有侧线。背鳍起点于鳃孔上方稍向前处;臀鳍起点于肛门后方;背、臀鳍在后方和尾鳍相连接。有胸鳍。无腹鳍。全体灰色,下方稍淡,背、臀鳍边缘黑色。
①《日华子本草》:"平,有毒。"
②《纲目》:"甘,平,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治皮肤恶疮,疥,疳匿,痔瘘。"
②《纲目》:"主治同鳗鲡。"
《中华本草》:海鳗
鳗、海鳗鲡、慈鳗鲡、狗鱼、勾鱼、即钗、狼牙鳝、尖嘴鳗、乌皮鳗、九鳝、门鳝、海鳝、麻鱼、港漫、狼牙、黄鳗、赤鳗、鳗鱼
出自《日华子本草》1.《日华子本草》:海蟹,生东海。类鳗鲡而大,功用相同。
2.《纲目》:按李九华云,狗鱼暖而不补,即此。
3.《随息居饮食谱》:鳗鲡产海中者,形大性同,多腌为腊,疮痔家宜食之,余病并忌。
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 (Forskal)
采收和储藏:海鳗肉每500g含蛋白蛋60.2g,脂肪9.5g,碳水化合物0.4g,并含铁、钙、磷。鳔含蛋白质、脂肪、胶体物。脑、卵巢含脑磷脂(cephaqlin),神经磷脂(neurophoshatide),胆甾醇(cholesterol)。胆汁含胆酸(cholic acid),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及牛磺酸(taurine)。皮粘液含蛋白毒素(proteinaceous toxin)。全鱼还含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和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底质为江泽沙泥或岩礁的海区,一般水深50-80m。食性贪,常以虾、蟹、鱼类及头足类为食。产卵期在4-7月;南海于6-7月,怀卵量100万万粒,卵球形,径1.6-1.7mm。仔稚鱼发育过程中能变态。有季节性回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鳗于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海鳗,体长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50cm以上,大者长100cm以上重达10-20kg以上。头尖长。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钩状。眼大,近圆形,眼间隔微隆起。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圆形,口大,上颌突出,略长于下颌,两颌牙强大而锐利,均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颌有8-16个;下颌为6-7个,下颌外行牙不向外倾斜。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1小尖牙。鳃孔宽大。肛部位于体中部偏前。体光滑无鳞。侧线孔明显。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鳍无腹鳍。背、臀在后方和尾鳍连接。体背侧银灰色。大型个体暗褐色。腹侧乳白色。背、臀、尾鳍边缘均黑色,胸鳍灰色。
肺;肝;肾经
味甘;性温
补虚损;润肺;祛风通络;解毒。主病后、产后体虚;遗精;贫血;神经衰弱;气管炎;面神经麻痹;骨节疼痛;急性结膜炎;疮疖;痔瘘
内服:炖食,适量。外用:适量,鲜血涂,或将鲜血滴于吸水纸上,阴干,贴敷。
1.《日华子本草》:治皮肤恶疮,疥,疳NI,痔瘘。
2.《纲目》:主治同鳗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