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唐山大地震》正在热映,感动了许多国人。对李元妮来说,在持续23秒的地震中幸存下来是幸运的,但随后长达32年的心理煎熬又让李元妮生不如死。从唐山到汶川再到玉树,有多少人在灾后饱尝心灵之苦!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与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进而防止继发疾病的产生十分重要,充分发挥中医在灾后心理调护中的特色是大有可为的。
情志致病与其刺激的强度有关。情志刺激可分为突发性和长期性刺激两类。前者多指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巨大灾难等,有些突发的强烈刺激,可使人气血逆乱,甚至当场暴毙。长期性刺激,多是指某些情志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疏解或转变,如恐惧、紧张、忧愁、悲伤等,“5·12”大地震后有大批的灾民存在心理疾病,甚至自杀以求解脱。《素问》中就有“忧患不止,精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的说法。因此要根据灾民不同的情志问题采取平复、转移等方法进行治疗调节。
求通之法
七情六欲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若长时间地压抑和积聚很可能会引发心理或生理疾病。灾后无法排解不良情绪者多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应借助专业人士的治疗打破其心理怪圈。如同中医治病力求气血通畅一样,也应使灾民把长时间积聚、压抑在心中的悲伤、恐惧、自责等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直接发泄法:祖国医学认为,“郁则发之”。是用直接的方法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在遭遇地震,饱受失去亲人、损失财物的打击之后,寻找发泄不良情绪的通道是非常必要的。此时不防大哭一场,该悲伤时就尽情悲伤,只为换来其后的心理缓解。遭遇伤痛,心情压抑时,可以通过喊叫、歌唱、谈心、文字等途径,将内心的郁积发泄出来,从而使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恢复平衡,也有助于身体上伤病的恢复。当然发泄不良情绪决不可采用不理智的冲动方式。
疏导宣散法:出现不良情绪时,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可以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有时灾民会深陷于“如果当时自己快一秒钟就能挽救亲人的生命”、“爱人亡故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自责心理之中。此时向他人倾诉的过程也是自我思考、自我梳理的过程,在辅导人员或友人的帮助下,有助于增加理性思维,恢复正常的心理调节能力。所以,灾民应避免自我封闭,扩大社会交往,扩大自己感情的接触面,负担会分散,收获会增加。这是解忧消愁,克服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
运动宣泄法:对于心理压抑或轻度受伤的人来说,适度的运动可释放焦躁、不安的情绪。如球类的对抗心理、慢跑的放松身心、登山的宜神之妙,都有助于消除不良心绪,增加对生活的希望。此外,也可采用传统的气功、太极拳、导引保健功等,因为这些传统的运动方式力求神敛心静、气机顺畅,因而能使形神舒畅,松静自然,心神合一。
求平之法
中医讲求阴阳万物平衡,调节七情亦然。
平复调节法:有两重含义,第一是力求使某一种情志不要过激,避免其成为致病因素;第二是依据阴阳五行的理论使七情之间协调平和,即节制、平和,以期达到心态平和、身心健康之法。《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对于震后余生的人们来说,或恐惧、或悲伤都是极为突出的情绪,此时可利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特点治疗身心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这就是以五行相克的理论来平抑过激的情志。《素问·举通论》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说明阴阳属性相反的情志,对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影响也正好相反。因而相反的情志之间,可以互相调节控制,以求平衡。
地震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灾难,社会往往更加关注当时对受难民众的救助,而在灾后漫长的岁月里,关注灾民的心理,使他们重燃生活的火焰,也是不容忽视的。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李元妮的苦痛。(蓝峰)